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用「心」看藝術──盲人觸摸藝術展覽

文/張閎霖

或許許多人會認為藝術就是一種視覺感官的體驗,在多年的友善無障礙導覽及通用設計概念(universal Design)的導入之下,這句話恐怕要被翻轉了。

根據德國外電報導,德國的柏林藝術展覽館,考量視障者參觀的需求,尤其是全盲者,將藝術品以浮凸的方式,融入觸覺元素,讓視障者可以用摸的方式來體驗及欣賞藝術,並且提供永久性展覽,這對德國藝術館展覽而言,可說是獨一無二的。

照片來源 Bernd von Jutrczenkadpa,展覽作品 Jeanne Mammen,回顧 1910-1975展覽,於柏林藝術館。

在展出Jeanne Mammen的油畫作品中,視障者能觸摸畫中舞者的輪廓,並輔以口述影像介紹這作品是穿黑色禮服的舞者,優雅地把頭往後仰,稍微抬起她的裙擺,並伸出一隻腳的模樣。這對柏林的視障者來說,他們可用另外一種方式「看到」油畫作品。

在柏林的國家藝術館展覽的油畫作品,另外以輪廓及外型浮凸的方式,呈現出一條條線型。參觀者可以在原版前面的長凳上用手探索圖片。這是另外一種的藝術饗宴。或許有些人不認同,認為不是原創,但是德國視障者協會Reiner Delgado說,藝術本來就是一種運動、活力和自然的結合,並且表示觸摸形像對他來說就如同明眼人眼中所見的繪畫。對於這樣的永久長駐展覽,可以把眾多有名的藝術作品轉譯成觸摸形式,因此許多視障者感到十分振奮。

同時對於明眼人來說,也是看見另外一種視野的好機會。在一個為期兩年半的籌備計劃中,視障協會與博物館一起開設了無障礙的「柏林藝術」永久展覽。博物館館長ThomasKöhler表示,「我們還希望視障人士可以欣賞到我們展覽館核心作品。」他也強調,這是非常特別嶄新的嘗試,到目前為止在德國,甚至是世界上並不普及,而藝術本來就不該有界限。

現在,視障者可以體驗展覽圖片建構心理影像。此外,透過聲音影像介紹應用,更能準確地描述不同的作品,宛如真實出現在視障者的眼前。對於明眼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因為他們發現了平日不會注意到的事物。當然,這樣的技術,許多還在摸索及嘗試階段,並非一切皆有可能轉譯成觸摸作品。同時,也要能夠將觸覺及聲音引導系統妥善聯結,透過天花板上的感應器開起應用程式和路標,以便盲人朋友可以更無障礙地優游於藝術館中。

透過油畫的觸摸模型來體驗Iwan Puni 1921年的作品 Synthetischer Musiker。照片來源: Bernd von Jutrczenka/dpa

儘管視力與藝術之間仍存在許多爭論,特別在圖像設計方面。例如,俄羅斯前衛藝術家Ivan Puni的立體主義畫作「合成音樂家」作品,是否能夠精確地解釋圖中移位的樂器部分,作品並沒有告訴你它是長笛還是小號,模型創作者也希望透過視障者的觸摸體驗,解開圖中的謎題。

即便藝術館內的藝術有點奇特,但該館展覽的主張,並不是準備詳盡無遺的介紹藝術,它應該也可以為個人印象和經驗提供詮釋的空間。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