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馬拉松的感性與理性

文/陳芸英

我不會跑步,因緣際會下卻認識一群熱愛跑馬拉松的視障朋友。

為了體驗路跑,我與朋友參加人生第一場小而美的日月潭環湖路跑,而且報名最少里程數的「歡樂組」。大夥相約以快走代替慢跑;但我還是得練習才行。

那天,我與一組常參加視障路跑的選手到河濱練習。他們靠著一根繩子,在兩端各打上套環,一端繫著「視障跑者」,一端繫著「明眼志工」,就像「兩人三腳」般,一起跑步前進。我尾隨在後,不一會兒,我們漸漸拉開距離;沒幾分鐘,他們便消失在盡頭。

我維持邊走邊跑的節奏,額頭吹著冷風,身上流著汗,感覺極不協調。河濱人煙稀少,很多時候只有我一人,偶而有自行車騎過,咻的一聲,又只剩我一人。大部分的時間,陪伴我的是一股莫名的孤獨。

然而看不到的視障者跑馬拉松,豈不……我脫口而出,「光想就覺得無聊。」

「光『想』,怎麼會無聊呢?」一次聚餐中,「馬拉松」這三個字激起「一根繩子」兩端人的議論。他們告訴我很多關於馬拉松的「想像」。

其中一位陪跑員是從「實習生」開始的。他跟著資深前輩學習帶視障者跑步。去程由前輩帶,回程由他負責。他用非常不可思議的口吻說:「前輩在二十一公里的路程中講了二十公里的故事,我的天啊!」她想到什麼就講什麼,講她阿嬤、講小時候、講路邊小花、講天氣、講工作……一個轉彎,眼前出現一條壯闊的綠蔭大道,她開始講大自然,什麼是「藍藍的天空」、什麼是「翠綠的草原」、什麼是「無垠的大海」……她總能從中拉出一條軸線,透過它窺視另一幅風景。感覺視障跑者不是參加跑馬拉松,是來聽故事的。

我很好奇,為什麼要這樣說個不停?原來,那個視障者一開跑,腿就抽筋了,志工選擇說故事有效地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只是敘述周邊環境,非常無趣,畢竟一般人並非快腳,四周環境隨著跑速,改變得並不多;這前輩才想該如何讓他在看不到的情況還能享受當下的氛圍……原來馬拉松可以跑得如此有趣。

然而,不是每個視障者都有機會遇到文武雙全的陪跑員。我想起多年前跟一位跑過國際馬拉松的視障者談路跑這件事,他是個理性的人,陪跑員也是。他用「一顆電池」形容馬拉松。

他說,跑一場馬拉松得評估你身上這顆「電池」可用多久,跑的過程得分配電流量。他比喻:「假設這顆電池的電量有一百,最好的狀態就是跑完一場馬拉松,電池剛好用完。好比這場馬拉松需要一百分鐘,那麼每一分鐘用一的電量剛剛好。」你不能保守估計,跑完終點只用到五十;也不能過度揮霍,跑到一半就用掉一百,都不可以。如果快一點點,時間會縮減多少;如果慢一點點,時間會拉長多少,你得不斷的修正時間、體能、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用剛好的時間剛好的速度把體能全部耗盡,並剛剛好抵達終點……

啊!這多麼像人生。

備註:本文轉載自2018年11月2日聯合報繽紛版「青春名人堂單元」。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