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我的夢想——悅讀人生

文/方乃青

小時候我不喜歡上學,因為我有聽力障礙,聽不清楚老師在說什麼,而且我的發音因為聽障的關係不是很標準,在那個特殊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同學會嘲笑甚至故意模仿我的腔調,老師也不知如何幫助聽障學生。我還只是一個小孩,無法應付這股令人不舒服的感覺,於是我害怕上學,害怕面對人際關係,它讓我掉進無止盡的惡夢迴圈,無法抹去。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常對自己的認知感到困惑。六、七○年代人們還不了解特殊教育的意義,也沒有所謂的「同理心」。從我三歲大病一場後,耳朵被醫生判定失聰那天開始,我就被掛上了「聽障」這兩個字。因為聽不到別人說什麼,我常露出茫然的表情,於是在我身上的標籤又多了智障、白痴等字眼。童年的我常為這些名詞而難過與自卑,父母始終是我人生最堅實的堡壘,他們帶著我南北奔波學了很多年的口語訓練、學習讀唇,並且一字一句的不斷糾正我的發音;在多年以後,我仍常想起孩提時,自己仰著頭望著我媽媽站在車站下牽著我的小手的背影,是如此瘦弱卻又如此剛強。

雖然在普通學校就讀,但只要我一開口,奇怪的腔調仍足以讓同學及陌生人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質疑我不是台灣人,從小到大我已被問到這個問題無數遍,解釋無數次卻只換來不解與歧視的表情。我感到很不自在、不快樂,多年來我一直逃避現實,逃避我是聽障的事實。

因為本身奇特的口音被嘲笑怕了,後來我總是把戴助聽器的耳朵蓋在頭髮下藏起來,假裝自己是正常人,但因為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我難以與別的孩子玩成一片,每天都趴在教室的桌前失落著;於是父母買了很多故事書、童話繪本安慰我,每天放學後我都窩在房間裡看著一本又一本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小紅帽》。從國小開始我的休閒生活大部分就在閱讀裡度過,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的房間氾濫著滿滿的書,我陶醉在自己的黃金屋裡,不用擔心其他的打擾。

猶記得下課時我坐在學校圖書館的一角,翻著《紅樓夢》、《水滸傳》,不是很了解書裡說些什麼,只覺得故事的角色刻畫細膩有趣,穿插著精美的插圖,不知不覺也讀了許多文學名著。我喜歡在鴉雀無聲的圖書館裡看書,沉浸在書海裡,書中的至理名言讓我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想法與看法。我喜歡讀書的那份自在,除了空氣流動,人與人之間沒有也不需太多的交集,這裡是一個沉靜的地方,是我想逃離外在的環境時最好的藏匿處。

我常去的公共圖書館大約分三層地方,二樓是很吵的兒童室,三樓是期刊及閱覽室,就是借書與看書的地方,我很喜歡那裡,大家安靜的翻閱雜誌或報紙,沒有人會去管旁邊坐的人是誰;而四樓就是自修室,一個安靜到不行的地方,裡面沒有書,只有一排排冰冷的桌椅,是讓人來認真念書的。每到週末假日我就泡在圖書館裡看書看到樂不思蜀。升了國三,面臨聯考季節,國中生、高中生都會跑到圖書館搶位子讀書,有時我去晚了,位子都客滿,只好到別樓層晃晃,發現閱讀室有一些介紹身心障礙的書籍,於是那段時間我讀了很多有關於聽力障礙的書,也曾經熱衷學習手語,我還買了四本手語書,心想著有一天如果我遇到了同類,可以用很酷的手語與他們交流;但我後來其實才發覺,正常人說我是聽障,聾人朋友卻說我是半聽人,但我講的話跟聽力明顯就是和一般人有落差,聽到的聲音是如此不真實,我仍一輩子融不進聽人世界,我不知該將自己歸屬於聽人或聾人團體,我找不到我的定位,在搖擺之間痛苦著,徘徊於兩個世界之間無所歸屬。

高中時,張曼娟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小說作家。陸陸續續看了她的幾本小說,流暢的文筆和精采的故事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此外蕭颯、廖輝英、李昂、朱天文、平路等的文章書籍更是我下課時跑到圖書館借書的首選,上課常常是老師在講台上諄諄教誨著,而台下的我卻是隨著故事的情節起伏悲喜著。我開始模仿一些作家的風格筆調,寫了許多文章,也偷偷投稿到許多報社,偶有作品幸運刊登在報紙、雜誌上,同學們無不露出訝異的眼神看著我,那陣子真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我從閱讀與寫作中找到了自我肯定的價值,原來我也能找到一個舞台讓自己發光。

上了大學,因為課程的需要,要接觸到很多的專業書,我認識了一個在圖書館打工的男孩,我跟著學習到圖書如何分類,訓練自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不靠電腦或資料查詢就能找到想要的書。可是說實話,當時這些專業書讀來真的不知所云,但為了能順利畢業,還是咬牙硬撐著把它們消化看完。現在想來它是我閱讀生涯唯一的一段不太美麗的回憶。

出社會了,因工作需求,到圖書館及書局晃晃的習慣仍沒有變。在職場上因為聽力障礙帶來的不便,我曾受過不少責罵,因為我的外表與一般人無異,同事也不覺得我是聽障,於是產生許多誤會,我很常被罵大牌,因為同事叫我不回應;也常雞同鴨講,或被批評裝聾作啞。我的腦海又開始浮現小時候的噩夢,感覺好像這輩子我註定要活在溝通不良的誤會中,聽某些人講話怎麼總是令我心力交瘁,「用力」聽到最後的結果總是精神渙散,頭痛欲裂。

或許對於失聰的人來說,我能開口說話已經很好了,所以我努力調適被責怪或無法參與交談時難過的情緒,我不能奢望每個人都能了解;為何已經叫那麼大聲、說那麼多次了,我還是沒有回應、還是聽不清楚。很想期待他們多一些體諒和耐心,但彷彿都是奢求。我也很想聽得到啊!若是聽得見,我不會在這個討人厭的氛圍中,讓自己的情緒這麼無奈這麼悲憤。因為太擔心了,所以不敢拒絕別人,因為怕失去,所以習慣忍耐傷口,在職場上我工作更加地認真,對於長官的要求都全力以赴,盡力做到十全十美,漸漸地我受到上司的肯定,甚至獲得不少工作楷模等獎項,可是我越來越感到空虛和疲憊;獨自在異鄉工作的日子,我租屋而居,隔一條馬路的租書店成了我下班的最佳去處,小說是我最好的朋友,它在無數個夜晚撫慰了我內心的孤寂。

後來誠品大型書店剛成立時,它創新的風格讓我驚艷,每天下班後就跑到誠品書局看書、買書,書局裡完善的設施更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除了各式各樣的書籍之外,音樂、畫展及咖啡香也包含在內,誠品舒適的環境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閱讀在我生活中已成為習慣,閱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細細咀嚼回味書中的句子,漸漸能體會出自己對那事理的看法、新的角度。長期以來我因為害怕異樣的眼光,因為討厭被憐憫同情,所以我以偽裝來欺騙世人,逃避直視自己的殘缺,我感到痛苦的癥結點並不在於聽不到,而是聽不到卻要假裝聽得到,如果繼續偽裝失聰的缺陷,我還是會在因失聰而導致的無助和挫敗中不斷受傷,我必須要克服對聽力殘缺的自卑,才能真正活得坦蕩。

許多時候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當我身心遭遇挫折與難關,總會有人適時拉我一把,或是突然心思清明,內在有股堅定的力量支持著我。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發現,所有令我感到困惑的矛盾實際上都有其意義。因為耳朵聽不見,遭遇過不友善的對待,但家庭的溫暖彌補了我內心中那一份孤單,父母用濃烈的愛,庇蔭著我的脆弱。不論我變成什麼模樣,父母給予我的愛永遠不變,父母辛苦的養育我,即使我是個殘缺的孩子,我仍是父母心中的寶,永遠不嫌棄我。而我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努力面對,好好的過日子,不讓父母擔心煩惱;這個發現讓我如釋重負,放下心頭多年的苦悶!

我在一個不戴助聽器的世界裡,像在看一場沒有字幕的默劇,全世界都在比手畫腳,我無法走進別人的風景,也沒有人察覺我的軟弱。但我不孤單,閱讀對我而言,就像在黑暗中點燃一根蠟燭,讓我看到生命的意義,不會像過去從自己狹窄的眼光看人生百態,也看到自己過去所看不到的種種過失,放下許多過去偏激的想法,也建立了更坦然樂觀的人生觀。啃食多年的精神食糧,讓我在心理上以及遇到外在的總總,會很快的思考釋懷,在處理事情上會用更多想法來開導自己,這是我認為自己有所改變的地方。

如今我已至不惑之年了,回頭閱讀自己的人生,腦海許多記憶掠影而過,我發現我的夢想原來一直都在,只是有時好像遙不可及,其實又近在眼前。我曾想著我的餘生能找到一個地方,有大樹、有陽光、有花香,還有一間蓋在樹上的小圖書館。這間小書店樹下有電腦、電視牆、自動借還書機,不需要任何語言,樹上有散文、小說、創意、勵志、旅遊、美學等與生活有關的書籍,也有收購與銷售二手書,我站在書櫃前細心地整理書本,讓每位客人翻閱二手書時,都能像看著新書一般的開心。我的書店陳設簡單又溫馨,給客人「舒適的家」的感覺,希望自己有能力開書店時,能把這樣的空間分享給愛書人。

開書店的夢想浮浮沉沉,回顧我的心路歷程,在艱難的人生角色中,從掙扎走到安然的過程,閱讀的力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生命的轉折很奇妙,往往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老天給我們的磨難其實不是災難,而是最珍貴的禮物!回首來時路愈走愈順,那是一種心情的轉變,過往種種都是成就今日的歷練。

備註:本文已獲文薈獎主辦單位同意刊登,特此說明。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