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盲棒密笈(一)
文/邱文昇
校稿/小毛
各位蝙蝠電子報的讀者大家好:
相信視障界的朋友們多多少少聽說過,台灣有一群熱愛棒球的視障棒球球
員,從十幾年前就努力揮汗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陽光、草坪、熱心的教練和義工、
朋友們的陪伴下,打出一支支飛向天際的安打;跟明眼人一樣,選擇自己熱愛的
運動,沒有因為看不見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我是2009年加入盲棒的志工小毛,加入盲棒這個大家族是因為有一天看到
報紙最後一頁裡面一個小小的專欄,照片上面有個盲人選手穿著整齊的棒球服,
摟著一隻正裂嘴而笑的導盲犬,陽光灑在他們身上﹔那個笑容,燦爛得讓我無法
不仔細看完這篇報導。在了解台灣盲棒缺乏志工陪伴和經費出國圓夢的情形後,
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從此,認識了這群棒球好手、進而和大家變成了好朋友。
我必須說,他們生命的精彩,沒有接觸過的人是不會知道,無法想像的。也因為
如此,我很開心蝙蝠電子報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能定期的把盲棒的大小事分享給
更多人知道,感動更多人,也把盲人可以打棒球、拿世界冠軍的消息傳達出去,
讓更多愛運動、愛棒球的視障朋友可以加入我們。今天,讓我們從認識盲棒的歷
史開始吧!
歷史篇:
盲人棒球緣起於美國,至今約有40年歷史,在台灣則也有14年之久了。1997
年,盲棒進入台灣時,國內盲人的運動風氣並不是很盛行。然而盲人最愛的活動,
就是抱著隨身聽、收音機、電視聽著棒球轉播,想像著球場的情景,為自己支持
的球隊吶喊著加油,於是這項運動,在台灣開始發展起來。
記得在發展的階段,有前輩告訴我,廖維和(阿和)教練、陳吉堂(阿堂伯)教練
等,自發性的帶著球員到荒廢的樹林酒廠練習;也因為酒廠荒廢已久,雜草叢生,
教練還要先負責割草。
記得阿和教練為了讓投球穩定且準確,回到家還在牆上畫出圈圈,在家裡練
習投球。即便松板大輔是個明星投手,但是當他上日本綜藝節目投那九宮格時,
也是無法順利過關,我想盲棒的投手絕對有這種能力;林春祐(六零)教練則是
放下計程車司機的工作不顧,也陪著視障者在假日一起玩球。車子沒有跑就沒有
收入,而他卻放下這一切陪著盲人練球,沒有什麼薪水、利益或名聲,但是有的
卻是那種愛心與熱忱;陳吉堂教練,為了體驗盲人的世界,矇上眼罩在家度過三
個下班後的夜晚,去體會盲人的生活與辛苦,去找出教導盲人的方法;大俠教練、
阿和教練,牙齒也都是貢獻給盲棒的,因為盲人棒球的投手與打者的距離很近,
強勁的球,對於投手而言,十分的危險。而這些投手不只是義工,不只是付出汗
水、時間、心力及耐性,甚至還得流血、賠上身體的某部份來一起陪著這群追逐
夢想的球員。
雖然起初草創時期十分辛苦,但是球員與教練的熱忱及付出,讓整個盲棒在
台灣發展的歷史上,每個足印都足以撼動人心。起初幾年,國內也有派隊伍到美
國進行世界盃的比賽,然而一來是經驗方面的問題,再者則是多數的國內球員,
在守備方面都比較偏弱,成績總是差強人意。
2000年,國內舉辦了世界盃盲人棒球錦標賽,那也是我國隊伍第一次打進八
強賽。雖然最佳名次只到第五,然而也算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01、2002年,
台灣盲棒隊伍到美國繼續向世界盃錦標挑戰,然而總是鎩羽而歸,但是台灣的隊
伍,總是讓美國隊伍感到團結、服裝儀容整齊等印象,總能獲得「精神總錦標」
的獎項。從那之後,美國的隊伍也開始有球衣以及團隊的服裝或旗幟。
2004、05、06三年,開啟了台灣盲人棒球的盛世。我們連續三年在世界盃蟬
連冠軍,成為繼Austin從1993-1999七連霸之後,唯一的一支能夠三連霸的球隊。
然而也因為國內賽事的沒落,因為取得世界盃冠軍,而偏向重視國際賽,導致國
內賽事停辦,沒有新進選手,喜歡玩球卻不願或不能夠出國比賽的人也沒球打
了,於是這項運動反而因為在國際賽登上顛峰,而在國內賽事走向沒落,種下了
07-08二年整個運動在台灣停擺的窘境。(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