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開嗓發聲——閱讀聲音之賜

文/若飛

聲音的產生需要有發聲原、傳聲媒介和收音工具。如果只有發聲原而無傳聲媒介,我們就無法聽到任何聲音。一般提到「開嗓」應該要包含發聲器官的調整和傳聲媒介的選擇。以人為例,早上起來說話的聲音總是混濁無力,我們就會說嗓子還沒開,然後就咳嗽幾聲作為開嗓。

玩聲樂的朋友,在歌唱前也會do、mi、so、mi、do......的暖暖嗓子。這些動作都是為了要調整發聲器官和傳聲媒介而做的。

我們的聲帶是由兩條具有彈性的肌肉組織所構成的,不用的時候它會處於一種放鬆狀態,尤其是在睡眠期間它會和其他組織貼放在一起,所以我們早上起來,如果沒有做發聲練習就開始說話,對聲帶來說是很容易受傷的。就像我們沒有做暖身運動就開始跑步、游泳一樣,不僅肌肉容易拉傷,持續力也會變差。

聲音必須透過介值才能傳送出去,依其類型可分為:固體傳播、液體傳播和氣體傳播等,一般我們聽到外界的聲音都是從空氣中來接收聲波,然而,聲音從發聲原產生出來後並不只是由氣體做為傳播的媒介。例如,我們用鼓槌去敲打一面鼓,此時鼓槌和鼓面碰撞產生震動,這個震動波在鼓內繼續震動後在鼓體中變為聲響,再透過整個鼓體和外界的空氣產生共振,然後再由空氣散播出去,從鼓槌和鼓面碰撞產生聲音的過程已經有固體和氣體的多重傳播後我們才聽到咚咚的聲響。

那麼我們說話的時候是由什麼來傳播聲音呢?由於聲帶是在我們的體內,人體組織包含了固體和液體,而聲帶的震動又是藉由氣體來推動,所以人聲的傳播就更為複雜,他包含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多重交換共振後才交猶氣體做最後的傳播媒介。而我們聽自己的聲音和其他人聽我們的聲音又有很大的差別。因為我們在聲音產生時就開始接收自己所發的聲音,此時的聲音和我們身體的固體、液體組織都還在做共振,所以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有一部份是由非氣體所傳播的。當我們聽到自己的錄音時,會感覺陌生,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聽錄音的時候我們是完全從空氣中去接收聲音,和直接聽自己說話有著很大的不同。另方面,接收聲音的角度也是有所差異的。就因為我們並不完全由空氣去接收自己的聲音,再加上嘴巴是在耳朵的前面而聲波的傳送路徑是往前、往上傳播,和我們聽別的聲音有著相當大的角度差異,因此聽到自己的錄音會有陌生感就不足為奇了。

不同的語言其聲音結構是不一樣的,拼音語系的發音重在母音子音和音節的變化,而單音結語系,除了這三項之外又必須加上聲調的部分。在做單音節語言的「開嗓」要注意的事項有:聲帶的暖身、共鳴區域的展開、傳播媒介的調整和聲調變化等。我們可藉由開嗓密碼「ㄊㄛˇ ㄊㄧ」來達到這些效果。「ㄊㄛˇ」可以開啟喉腔的共鳴區域,也可以讓聲帶做延展性的調整。「ㄊㄧ」則是練習口腔位置共鳴的好音節,也可以讓聲帶做收縮力的練習。把「ㄊㄛˇㄊㄧ」連起來則可以作為聲調調整的練習。

開嗓的方式很多,重點是要把聲音用在那個方面,再來選擇適合的途徑做練習才會事半功倍。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