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感覺共鳴、玩共鳴

若飛

月明之夜容易引發鄉愁,無月之夜亦然。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楓橋夜泊」一詩中寫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描寫一位離鄉的遊子,在深秋的夜晚,乘船經過楓橋,在岸邊停船過夜。月亮已經西沈,點點漁火映照著江邊的楓樹。遊子在船上已失去觀賞風景的興致和心情。只能藉由耳朵聽到烏啼與夜半的鐘聲,引發出濃濃的思鄉之情。

烏啼處處有,鐘聲夜夜聞。蘇州千萬百姓身處其中,也不只一日半月,為什麼他們就不會有如此的感慨呢?其實這答案是很簡單的。因為他們不曾離鄉背井,他們的生活是安定的。當他們聽到烏啼與夜半鐘聲時,他們就不會像作者那般對此也產生想家的心情。

聲音的共鳴也是如此。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聲音與人溝通,突然要問你「是用哪一種共鳴位置來說話?」恐怕也要像蘇州人一樣感到一頭霧水吧?心靈的共鳴,要有同樣的境遇。而聲音的共鳴就要靠唇舌的位置和整個發聲系統的組織來感受。我們知道,共鳴的作用是將物體的振動能量有效地轉換為聲波的能量。也就是說,當聲帶震動後,會產生聲波。聲波從咽喉藉由氣流和發聲系統的周圍組織,把聲波傳送出來。在傳送的過程中發聲系統的形狀和氣流的強弱,都會影響聲波能量的大小。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音量大小。

聲波在行進的時候,會在某一區域的震幅最大,我們就將此區域稱為「共鳴區」。此區域的組織會有很明顯的震動感。我們就可以用發聲系統的觸覺感官來判定是用哪一個位置來作為共鳴。通常這個區域也是整個發聲系統中空間最大的一個區域,我們現在就來玩一下。首先,不要把嘴巴張開,舌頭平放,青青的發 M 這個音。感覺一下哪一個部位有震動感。此時的聲波是從鼻腔和發聲系統的組織散播出來的,所以震動最明顯的地方,應該會在口腔的後半部份。接下來姿式不變,請把音調降低,震動的位置就會往喉嚨甚至胸腔的區域移轉。音調愈低就會愈往胸腔移動。

「臚腔(頭腔)的共鳴位置,要如何來感受呢?我們一樣不張嘴,把舌頭往內縮,碰到硬顎與軟顎的交界處,然後發 M 的音。此時就會感覺到鼻子的後半有震動感。把音調提高,愈高就會愈往頭腔移動。

好!我們來感受一下鼻腔位置的共鳴。我們的嘴唇還是不要打開,把兩頰的肌肉往中間縮。嘴唇有一點往外,然後發 M 的音,我們就會感覺鼻子有很強的震動感。

最後,來體會一下唇齒區域的共鳴。同樣的嘴唇還是不要張開,上下牙齒打開(最好連後面的臼齒也不要靠在一起,舌頭輕輕的接觸下面的牙齒,然後發出 M 這個音,這時候嘴唇附近的組織就會有很強的陣麻感。

應用上述的任何一種共鳴區域來說話或唱歌,就可以說我們是用那個共鳴區域發聲。一般來說,國語比較偏向口腔,台語則比較偏向喉腔,客家與比較偏向鼻腔,而英語就偏向頭腔。在歌唱的時候,傳統藝術歌曲或歌劇,第一、三聲部使用的是頭腔,第二聲部用的是喉腔和口腔,而第四聲不就要用到胸腔。為了感情傳達的需要同一個聲部在同一首歌也會有轉換共鳴區域的現象出現。 由莎拉•布萊曼和波伽利合唱的 Time to say goodbye 這首歌就有很明顯的轉換共鳴區域的表演。歌曲一開始的那一段有如爬階梯的旋律,莎拉用的是青青的口腔前半部的共鳴。唱到最高的地方用的則是口腔和前鼻腔的混合,聽起來聲音變得很亮很有力度。當她唱到:Time to say goodbye 時又加進了喉腔的位置,讓聲音顯的穩重起來。唱到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就轉到頭腔,把聽眾帶往高亢的情緒中。

輪到波伽利唱:Quando sei lontana 這一段時,他用的是前鼻音的共鳴,聽起來有一點輕鬆舒緩的感覺。波伽利唱 veduto e vissuto con te 這一句時用的卻是喉腔加摩擦轉音,讓聲音聽起來有一種悲壯感。

波伽利和莎拉開始一起唱到Con te partito……兩個用的都是很純的頭腔共鳴。此時歌聲和樂團的聲音融為一體,讓聽眾的心靈也產生了劇烈的震動。最後他們以partiro lo con te 把整首曲子帶到最高點,做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結束。每次聽到最後的那個拉長音,都不由自主的也要和他們一起高喊:我將與你同航!我將與你同航!

你是不是也有點被震撼到了呢?把 Time to say goodbye 這首歌再找來重溫一下,看是不是也能聽出這麼多的變化。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