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請等等我
文/游高晏
請等等我。世間可以盡心盡意等我的人,有多少?沒有人有義務有責任漫長地等待,即使最多時間、最小空間與我綁在一起的父母,也不能、不願、不應,時時等著我,雖然我們常常彼此等待。
上課可能遲到;急著趕赴約會;身高體重學業生活能力,都要追趕。我綁架著身邊的人,耐心等我,漫無目的地等待。等一天平安回家順心度過;等我一個不經意小動作,帶給他們稱之為「進步」的驚喜;等旁人一句意外的誇獎,超過中統一發票200元的機率;等我累極了熱翻了踢開被子,可以被父親半夜舉著手電筒和專業指甲鉗,成功剪了又彎又長的腳趾甲。
沒有人甘願地等,連我自己也沒有,等待是回首時看見的不得已。
因為等待沒有目的,只是不得不,翻來覆去不想面對的空洞——就像報告要拖到死期(deadline)臨近才肯下手;就像明天要出門半夜還在打包行李;就像倚賴的大樹倒下,小草只好在風雨裡瑟縮。
好久沒有針對特教系演講(之前多是生命故事分享或特教推廣),這次還是在自己的學校。行前,教授收集了不少同學們的提問,分大類又有細項。
例如他們問我,「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漫漫想來,似乎是三歲前讀普通幼稚園的時候已有感觸,人們提到我的表情和口氣提醒、標示了我的不同。等到滿三歲,「被轉學」,送去一間特教機構,同學陡然不同的樣態、上課完全不同的模式,從教育陪伴轉為教化訓練,皆讓我深刻感受被區隔。
還有,「在求學的過程中,遇到最困難或最難克服的事情是什麼?」甚至是:「在無口語的狀況下怎麼交到朋友的?有什麼挑戰?」
一邊斟詞酌句回答問題,一邊讓我停佇當下,回眸匆忙跌撞間不及思考的時光。
請等等我,也許我該等等自己。可以嘗試錯誤,可以超過期限,可以對著鏡頭練習不自然不可愛的表情,可以騎腳踏車練習煞車以致跌倒……
等一段時空後,沒有他人,沒有支撐,我可以走到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