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證悟
文/游高晏
每次有機會去學校團體分享,我都覺得分外珍惜。想自己何德何能,讓座下那麼多陌生人,花上一兩個小時,來聽一個不會說話的年輕人一路走來的故事——雖然他有些怪有些缺憾有些不平衡,得過一些獎寫過一些文章做過一些重度身心障礙者不太想做的事;但是,聽他的分享會給人什麼啟示,讓人有何收穫?
於是,希望由邀請單位給我演講主題,準備針對性的分享資料,請母親代為口說,再留一段現場Q&A提問與回答時間。從國中起至今,累積的題目與內容,因聽眾來源與需求各異,呈現竟各個不同,我也從開始時的拙嫩緊張,益漸穩定自信。
終於相信,只要走出去、坐在台前,誠摯面對那麼多對晶瑩的眸子、聰慧的雙耳,一瞥即見光芒,一聽已成記憶,此時此地、此人此情都是唯一。
這樣的模式,到今年發生一些改變。從年初上廣播節目,開春去清大特教系作自閉症課程研習座談,到初夏(5月19日)至母校武陵高中的「生命教育講座」,和暑期要進行的台北市立大學「生命故事分享」,都是以事先收集參與者各種提問、我預先回答的方式進行。
提問的踴躍,超出我的想像與過去經驗,每次收集的問題也幾乎沒有雷同。因能事先不受限時間「答題」,當場揭曉時,每每無法從容完整說出,只好裁減扼要地表達。
最近回答武陵高中「生命教育講座」的家長(還有同學的)提問部分,有一題印象深刻:「分享佛法對你的影響,並給這些特殊兒家庭開悟或祝福。」可見這位家長對我有一定瞭解,不覺滔滔「說」開來:
佛法讓我看到生命的本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像任何一位凡夫俗子一樣,浸淫在悲歡得失的俗世日常中,有期待有努力,也有失敗有憤懣。但因為佛法,讓我能不以苦為苦、不以喜為喜,平和看待世事。在我看來,佛法所言的「空」,不是消極的遁世,而是看破生命的因緣苦、短暫喜(互文,亦指因緣喜、短暫苦),放下怨懟與瞋怒的執著,保有珍惜此生、安住當下的心境,珍愛身邊的親人與每一段相遇的善緣。
如此對生命的釋讀是我的體悟,也想送給每一個無論是否瞭解佛法的特殊兒家庭。祝福大家歡喜接受生命的本來面目,累積福緣,喜樂平和。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因緣際會從天主教皈依佛門的資深主播李四端說,「宗教從來不是許願池,而是一種純粹、找回支持自己平靜的力量。」
我何來開悟,只是像他一樣,找尋一種內心平靜的力量,對生命的所有努力與付出,如同對待宗教,不敢「懷抱著交換條件的心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