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放棄公職,李紹慈赴美追夢(下)

上集摘要:李紹慈從小學到高中參加無數音樂比賽,成績斐然。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畢業的她雖然考上公職,但心底埋藏著追求「音樂治療」的夢想。她在錄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申請到美國堪薩斯大學後,2024年夏天毅然決然遞出辭呈,這趟美國行,給了她珍貴的挑戰與成長。

文/陳芸英
圖/李紹慈提供

紹慈在美國展開全新的體驗。文化、教育、生活、氣候……都是。

2024年12月1日,她遇見人生的第一場雪景。她對雪的印象來自於小說或文章,知道雪是白色的,但不曾親眼目睹。

去年底,紹慈遇見人生的第一場雪景。

早上大約九點,走出去,有個「新的東西」掉在身上,有點像雨,但比雨輕且冰,它們在空中漫天飛舞,那是雪嗎?她不太確定眼前的景象,索性以錄影方式傳到家人群組,家人很開心地回應:「是雪,下雪了!」

紹慈駐足雪中,四周靜悄悄的,感覺所有事物完全靜止了。「那一刻好像很多話呼之欲出,卻又覺得無聲勝有聲。」紹慈把當下的心情寫在雜記裡。

雪越下越大,越下越密,除了興奮還有一點震撼。因為紹慈微弱的視力看得到綠色的草皮,但十分鐘後,觸目所及,全被大雪覆蓋,沒想到前後變化如此明顯。

「我一開始覺得很漂亮,但是後來想想,完蛋了……」平日認識的路標還看得到嗎?例如她常以某棵樹為基準,再過幾個草皮就抵達目的地,如果草皮全都變白,這得另外想辦法了。沒想到今年一月下了一場超極大風雪,大風雪覆蓋一切,時間長達近兩週,而且維持在0度之下,大雪無法融化,外出寸步難行。幸好當時已放寒假,否則得靠朋友協助或家人透過視訊指引了。

除了雪,美國人也重視聖誕節。

這一天,她受邀去美國同學家作客。對於美國人來說,聖誕節不只是享受美食的好時光,也是難得與家人或朋友相聚的時刻。紹慈以前不太參與這些活動,因為視障者通常被禮貌性地請到旁邊等待,久了她就主動避免。但美國同學很貼心地安排她做可勝任的工作,讓她自然地融入與大家一起動手做甜點的行列,例如用杯子量食材還有用叉子使麵團與模具契合……那一天她玩得很開心。

這位貼心的美國同學早在十月紹慈生日當天,以自學的點字,寫了一張「HAPPY BIRTHDAY」卡片送她。收到禮物的當下,紹慈差點掉淚,她形容,「是那種漲滿心房,直衝眼眶的感動。」

美國同學送給紹慈的點字生日卡。

紹慈不擅社交,不是個外向的人。不過在美國卻強迫自己加入國際性交流聯誼會,當她展開雙臂、敞開心房,不知不覺地交到許多不同國家的朋友,彼此分享生活經驗,相約出遊,創造歡樂氣氛,留下難忘的回憶。

至於大學教育,美國重視過程。在這裡很少聽老師說,某個活動身障生不能參加。老師都抱持欣賞的態度看待學生的作品,「很棒」、「很開心聽(或看)到你的分享。」有一堂課穿插著繪畫,她已有心理準備無法參與,正打算休息之際,助教走過來說,「我幫妳!」紹慈頗為驚喜。於是兩人一起合作,由紹慈主導,自行決定要畫甚麼、選擇何種顏色,助教則協助她畫在紙上。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主要是以音樂對身心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包括預防或舒緩。來美國的行囊裝有小提琴、直笛和口琴這三種方便攜帶的樂器;到美國當地則買了吉他,這是音樂治療常用到的樂器。

紹慈到美國當地買了一把吉他,這是音樂治療常用到的樂器。

有一次老師教演奏技法,要求同學交打擊樂作業——就是把實際演練的過程錄影給老師看。那一次她得50分,「天啊!嚇死人了,滿分是100,我只得到一半的分數。」

老師說沒關係,告訴她哪裡需要改進,請她再練習一次。「我有點訝異,原來分數不是固定的,還有再一次的機會!」重交作業後,老師再打分數,由於每次都進步,她的分數從50分升到60分、80分……這份作業以得到最高的分數為主。

上音樂治療課(或美國的教室),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很近,師生互動不是單向的「教」和「學」,任何學習皆可互相探索、溝通,積極互動,她喜歡這氛圍,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初期雖然她還不太敢舉手發言,但喜歡與大家徜徉音樂的體驗。有一堂課,intro老師帶動全班拍手唱歌,大家一起的那一刻忽然眼眶一熱,「啊!我不是個局外人。」

紹慈與同學以鋼琴進行兩人四手聯彈。

紹慈說,當初放棄公職決定到美國念音樂治療,儘管來自外界的祝福多,但自己對自己的迷惘與懷疑也一直存在。「完全沒有正式的音樂背景真的可以嗎?」「視障者有辦法面對個案嗎?」「當個案傳遞非口語表達的訊息,比如眼神,可以應付嗎?」「我真的可能成為音樂治療師嗎?」無數個疑問在生活中見縫插針地鑽進紹慈心裡,卻又不敢對外人道。

這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走進Fisher教授的辦公室,問出這個存在心裡很多年的問題。開口的瞬間,手是冰的,心中湧起難以抑制的忐忑。

「當然可以啊!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有一群身心障礙的音樂治療師,我可以讓妳跟他們聯繫。我很開心妳來到這裡,不希望妳感到洩氣。」Fisher教授如此回應,輕緩的聲線沒有一絲遲疑與為難。紹慈眼眶泛淚,「那一刻的喜悅,我可以留存很久很久,在每一個懷疑自己的時刻拿出來汲取力量與勇氣。」

在這裡,視障者獲得相對較多的包容與平等對待,紹慈認為這是由很多主、客觀因素共同創造出來的成果;而視障生能跟大家一起參與各種活動,對她意義重大。

從初來乍到感覺度秒如年到現在步入正軌,紹慈偶爾還是感到孤獨,但更慶幸來到這裡,這才有機會遇見這麼多美好的人事物和不一樣的自己。

課餘之暇,她在台灣求學時的專注和善用時間這兩大堅持,也應用在生活上。譬如做家事,手在動、腦子也同時運轉。「我不會讓自己閒著。」她會一邊打掃一邊聽英文;或者一邊煮飯一邊計劃接下來的創作……這麼一來,一旦坐在電腦前寫功課,因為已經有了輪廓和概念,寫得也比較快。

到美國近半年,很多親朋好友問她到這裡有甚麼改變,她說,美國是個多元社會,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以拿手杖為例,在台灣較引人側目,如果走在路上,常有熱心人士上前詢問是否需要扶持,這是台灣有人情味的地方;在美國,有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各種族群,看待視障者沒有同情,沒有不耐煩或愛理不理,「在這裡,我更勇敢地『當一個視障者』,更願意拿起手杖走出去,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嘗試新事物,因為感覺很自在。」

紹慈在美國結交一群新朋友,大夥常開心聚餐。

根據美國音樂治療協會的規定,音樂治療是由有證照的音樂治療師執行。她希望考上證照後,回台跟相關單位合作,展開另一個職場生涯,完成「音樂治療」的人生夢想。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