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龐宇伶視障經驗分享——允許生命之花的綻放
編者按:這場演講取自於2022年06月23日龐宇伶在「有聲書學會」生活重建分享的內容,包括自我介紹、歷程分享、失明前生活、失明後如何重新認識自己、怎樣交到第一位視障朋友、如何學習手機、電腦與考上IFA國際芳療證照……等過程。演講分兩段,歡迎聽聽宇伶的心路歷程。
文/龐宇伶
影音/取自「有聲書學會」生活重建分享
我是龐宇伶,是一位全盲的視障者,沒有光覺跟視覺,我覺得視障帶給了我一種脫離生命軌跡的歷程,而這正是我的故事經歷。
二十九歲時的半年前,出現類似飛蚊症的情況,去了診所,被醫生告知需要去大醫院檢查並動眼睛手術,來回奔波了五家醫院,進行手術後,深深感受眼睛受到了很多的損害,有天回家時,我發現沒有辦法看清楚物體與文字的輪廓,我把視力情況告訴就診醫生,但醫生始終沒有給予明確的解答與回應,然而在我眼睛出現問題後,身體的健康狀況也急遽下降,當時我面對的議題不只是視力的喪失,更是生命的生存與否。
我在高中大學時算是認真讀書的學生,以系上第一名畢業,畢業後也有不錯的工作。初次接觸職場,我擔任的是業務助理職務,不過同時也身兼很多身分,包含會計、倉儲、銷售產品、加工、經營聯繫通路廠商等,剛開始的業績大約一年五十萬,到了第七年左右,已經能達到上億的銷售額。
再來談到我的興趣娛樂。某次機會下我領養了一隻黃金獵犬,也加入了慈善公益團體做志工,因為狗狗本身有些肢體上的障礙,因此我盡責地安排復健,在飼養寵物犬的過程,間接改變我的價值觀及特質。
另外,我也經營部落格,撰寫文章,還有攝影,當然這些興趣與生活,在失明之後全被打亂了。
失明是一瞬間的感覺,想像視網膜上有一處墨漬,漸漸的暈開,前一晚睡前還能看見破碎的畫面及視角,隔天醒來,世界早已一片漆黑,其實心裡肯定會有一些感受。但我當時想到的問題是該怎麼繼續養狗?我的家人們怎麼辦?我的工作該怎麼持續?直到我在家中開始漸漸有時間與自己相處,才醒悟到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該怎麼打理之後的生活上。
過去的我,可能一分鐘當五分鐘用,而現在我只能把五分鐘當一分鐘用。
二零一二年到二零一七年,這五年的期間,我失去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身體狀況讓我花了很多力氣在回診與就診上。雖然感覺是一片空白,但我相信能夠熬過來,也是依靠這五年的時間慢慢認識自己,也許這段時間沒有什麼精華重點,可是我深信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很需要愛護自己所發生的一切,縱使看起來無用或不被接受,不過慢慢地重視、尊重自己才是重要的學習。
二零一六年底,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位從中國來台念博士班的視障朋友,不禁讓我想像,他是怎麼獨自坐飛機來台灣的?怎麼讀書?怎麼自己完成學業和生活?
他告訴我,視障者也能夠透過手機與電腦操作,協助自己完成獨立自主的生活,因此我開始接觸一些視障服務單位,慢慢把曾經喪失的技能找回來,漸漸能夠融入這個社會。
兩年後,我的身體有所改善,參加了園藝治療的團體、寫作班、瑜珈、雅樂舞的薰陶,也考取了國際芳療師的證照,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鮮明的經驗,也都是我的第一次嘗試,這些學習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透過課程參與與學習,慢慢發現其實眼睛並不是一個唯一可以獲取資訊的管道,最後,想要送給大家心理重建的四大重點,分別是尊重、負責、願力、接受。
尊重自己是視障者的身分,尊重別人不同的差異,可能是視障者也可能是明眼人,因此要把生活過好,要先學著尊重自己,再者談到負責,人生雖然會發生一些跌到谷底的事件,但這些都不會只是短暫的瞬間,接下來我需要對過去、現在、未來負責,也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第三個是願力,大家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因為覺得視力受到限制了,所以我就什麼都做不到了嗎?侷限自己的,會不會可能就是本身的心態與想法呢?
最後一個是接受,接受人生有好有壞,就像開啟了一道大門,生命既會有陰天也有有陽光普照的日子,因此接受對生命來說是一件很美好也很重要的事情,若不斷停留在我們成為視障者的憤怒或憂慮階段,其實就很難向前走,相信自己做的每個嘗試與選擇,都是尊重自己。
龐宇伶演講內容分兩段,全長約2小時。第一段網址如下(長度51分55秒):
第一段,失明後的治療與重建
第二段網址如下(長度54分49秒):
第二段,失明後的學習與接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