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再見了,可魯」之後 文/楊聖弘

我在大家還很熱衷討論「可魯」的時候就發現幾個潛在的問題。
一、「再見了,可魯」這部影片會這麼受到大家的注目和討論,而我從影片看到的不是視障者需要導盲犬服務這件事情,所以引起的感動,因為重點是可魯;如果具中的苦魯所展現的不是無怨無悔的角色,他所受到的關注不會這麼大,我發現觀眾對狗的關心遠遠超過視障者需要導盲犬這件事情的關心,這樣的狀況有什麼隱約呢?第一個麻煩的是,如果我們過渡的把視障者需要導盲犬的協助花在導盲犬的訓練或相關的培育、資源或聚焦上,就可以很現實的發現,不管我們怎麼訓練再多的可魯出來,還是不夠用。視障者需要的是什麼?就是獨力走出去,如果我們把「走出去」等同於「需要一隻可魯」,就會發現台灣再怎麼訓練可魯也不會這麼多也不會這麼多,所以結論就是,很多視障者是得不到可魯的幫助的,很多視障者還是沒有辦法走出來。
第二個問題是,即便有可魯的幫助,視障者是不是就可以順利的走出去?甚至在這環境裡生活呢?這問題會發現,如果視障者的「定向能力」不夠的話,他牽著一支導盲犬就好比帶著一隻狗出去溜狗一樣,因為方向是由人來指引的,不是由狗來指引,他不是計程車,告訴他要去哪裡就可以帶你去哪裡,所以視障者是需要有定向能力才能走出去。如果忽略視障者「訓練」這件事,即使訓練出一萬之可魯出來,會發現視障者只能帶出去遛狗,所以還是無法真正的幫助視障者。
假設這個社會也注重視障者的訓練,有投入了一些資源在裡面,但問題來了,因為一支導盲犬服侍主人的年限大約十年,如果這位漲者都只仰賴導盲犬,一旦失去了導盲犬,如果不順利申請到下一支導盲犬,在這空窗其,視障者還有沒有能力自己走出去?
我提出這些疑慮並不是否定導盲犬,而是,如果我們把對視障者的關心集中在他需要一支可魯,那麼社會投入所有的資源讓所有的視障者都有一支導盲犬,卻忽略視障者行動能力的培養,也忽略萬一沒有導盲犬帶路的時候,問題並沒有解決。
如果大家聚焦在「對啊,台灣需要很多之可魯」,要訓練到讓所有的視障者都有可魯可以用,這畫只講對了一半,但我也不能否定這句話因為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大家都缺資源,我發現公部門也在抓這議題,讓大家知道導盲犬有行的權力,但議題結束之後,視障者需要的協助這問題就不見了。我比較擔心的是,大家都一窩風,但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
另外,導盲犬帶著主人走出去之後,我們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決公部門責無旁貸要告訴大家,要把這資訊建構起來。
我們辦公室的冠武有一次跟馬市長一起到大賣場,視障者和導盲犬在大賣場暢行無阻,但皆下來問題來了,視障者如何能找到他想要買的東西,因為導盲犬不能幫忙找啊,我之前跟台北市社會局提到這件事,他們還不錯,看到視障者進來之後,立刻多一個服務生協助視障者,找到他要買的東西。我覺得應該多一點這個觀念,不是只是讓他暢行無阻而已。
我再舉一個例子,如果視障者進了音樂廳,導盲犬沒有辦法幫忙主人找到位置,如果這時候音樂廳立刻有人出來協助視障者找到位置,這就是對視障者有了實質的幫助。
我覺得這段時間這部分確實被忽略了。
「再見了,可魯」可以在社會掀起一股熱潮,這表示社會是喜歡有「愛」的感覺的,喜歡有感動的,尤其看到可魯無怨無悔的付出。可惜的是,社會福利團體或政府,沒有適度的從狗的感動轉移焦點到視障者其實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協助,頂多造成拉不拉多狗賣到缺貨,因為大家想在家裡養一支可魯,聽說很多人打電話到「導盲犬協會」和「盲人重建院」,表示願意捐贈拉不拉多犬給他們訓練成可魯,可惜的是大家沒有把感動往下延伸而是停留在對寵物的感覺,怎麼對視障者有更多協助的點沒有被開發出來。等到可路熱退燒之後,大家不再對拉不拉多感動之後,也不會覺得視障者需要什麼而特別去協助,一切回歸平靜的生活,我覺得可惜的是大家因一個熱超一窩風的投入導盲犬的訓練而忽略主人能不能使用這件事。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