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看大腦在說話──現代慢性病與癡呆症、阿茲海默症之關聯

文/張閎霖
照片來源/ https://rollingplanet.net/studie-mit-eindeutigem-ergebnis-bluthochdruck-kann-demenz-ausloesen/

隨著醫療儀器與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投入與進展,對於大腦領域的瞭解更為深入,相關成果也發現,某些疾病的徵兆與某些狀況相關。經由核磁共振的數據分析,能夠較早診斷,並予以防制對大腦造成的傷害。

根據義大利IRCCS醫療組織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呈現罹患癡呆症的風險較高。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透過核磁共振影像(MRI)證明,癡呆症狀出現之前,用來檢測高血壓族群的神經損傷的早期跡象。

在現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文明病。高血壓是一種導致器官進行性損傷的慢性疾病。眾所周知,大多數阿茲海默氏症和癡呆症不是由於遺傳,而是由血管相關危險因素而造成的慢性負擔。癡呆症的治療通常只有在症狀確認後才開始。然而,醫療人員非常明確地瞭解,一旦出現腦損傷後,要逆轉這個過程,恐怕為時已晚。為了確定高血壓患者的神經認知特徵,反覆進行測試;特別是研究人員希望能找出,患者腦中的白質是否有特別值得注意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常伴隨著腦功能的損傷。測試結果顯示,在三種白質纖維束裡,會產生顯著變化。高血壓患者在與這些纖維通路連結的相關認知領域中,表現也明顯地更差。他們在處理速度,記憶和其他學習任務方面的功能成效表現會比較差。整體而言,大腦中白質纖維網的檢驗,可以找出一般技術無法檢測到的早期損傷跡象。

整體而言,大腦中白質纖維網的檢驗,可以找出一般技術無法檢測到的早期損傷跡象。

若在症狀出現之前檢測到這些變化,以便及早研擬治療策略,照顧患者防止進一步損害大腦。該項結果也適用於許多其他類型的神經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早期介入治療與預防,可以帶來許多助益。根據研究結果指出,接受測試的患者本身若沒有癡呆的臨床症狀出現,那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過程中,就沒有出現腦損傷的跡象。

另外,針對阿茲海默症與駕駛行為的研究中發現,阿茲海默患病的早期階段能夠覺察動作和認知的異樣,而這些對於駕駛汽車者來說,卻是基本要求的能力。然而,受影響的人比其他具有癡呆症狀患者來說,還可以繼續開車好幾年。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在於自我覺察能力的落差。專家們注意到自我調整的能力。它使駕駛者有能力因應狀況調整行車速度、保持安全距離、正確改變車道以及因應狀況預測後續的能力。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跟健康的同年齡層相較之下,自我調節能力明顯較低。一旦自我控制力降低,將容易導致意外事件發生。

對於這大腦的認知及覺察能力作為援助系統的研究,未來除了能夠提供醫生及早防範症狀惡化之外,也可以提升生活品質,幫助有認知缺陷的患者改善獨立生活能力及行車安全。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