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庇護工場回顧與未來

文/張閎霖

一般而言,大家對於庇護工場的了解,指的是為了支持嚴重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雖然具有就業意願,但是因為其就業能力不足,無法在一般就業市場競爭,所以成立庇護性就業服務機構。此外,部分的庇護工場兼有其它額外的功能,如職業重建、訓練、過度就業場所與治療等。庇護工場概念最早來自歐洲,十七世紀法國的St. Vincent de Paul設立第一家庇護工場,在十八與十九世紀時,英國也建立工作之家。而視障者的庇護工場則是1840年美國設立,提供柏金斯盲人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機會。

台灣最早關於庇護工場設置源自於民國86年由殘障福利法修正更名之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至此也說明了政府必須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庇護性的就業機構。常見種類有大致上可分為商店型、手工及工藝品型、工作站、工作隊等類型。商店型包括餐廳、烘焙店、日常用品店、二手店等。手工及工藝品型,包括手工皂製作、琉璃工藝品製作等。工作站類型包括文宣美工設計、電腦打字、洗車中心、加油站等。工作隊則包括清潔打掃等工作。根據105年4月勞動力發展署的統計數據,全國登記之庇護工廠共有132間。

近幾年來,由於聯合國身心障礙人權公約與融合概念的推廣,開始有身心障礙機構去思考庇護工場的未來發展與存在必要性,如德國的人權機構要求應該廢除庇護工場特殊就業結構,而採用融合式的就業市場。對此,聯合國也提出建議循序漸進、逐步地廢除身心障礙庇護工場。德國人權研究學院(Deutsche Institut f?r Menschenrechte)要求德國政府為身心障礙者創造更多一般就業市場的機會並且公開討論身心障礙庇護工場的未來政策。人權研究學院更進一步指出幾項概念,認為勞動政策應該優先思考摒棄去促進「特殊」架構,同時擴充在一般就業市場的融合式聘用模式。另一方面,公開討論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的未來也必須去研擬出一套計畫,如何讓原本的「特殊」結構在融合的一般就業市場中發芽萌枝。

因此,身心障礙庇護工場的員工必須從一開始就被納入,此外,必須注意到,這種模式並不會造成對於相關人及社會保險的負擔。德國約有30萬名身心障礙者在庇護工場工作,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在一般就業市場的機制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職位並非以融合的概念來考量的,也缺乏了適性的支持服務措施;再者,缺乏靈活的組織結構以及企業對於身障生的成見等等,都讓身障者在友善的工作環境變得更為困難。根據統計數據,2014年德國庇護工場的平均淨所得薪資為181歐元,折合約6,700塊台幣,非常微薄。聯合國在2015年對於目前世界上現行的庇護工場體系提出了批評,認為庇護工場將身心障礙者給隔絕了,並無「重建」出一條回到一般就業市場的管道;也因此,建議逐步廢除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

反觀,台灣庇護工場的發展也遭遇了許多難題與發展困境。在庇護工場政策研究(103年)中,周怡君教授提出幾項瓶頸:首先,庇護工的功能只剩就業機會,並無重建,簡而言之,只是強調庇護就業,但卻沒有協助身障者具備進入庇護就業的訓練、實習及輔導等機制。再者,現行職評制度究竟是保護障礙者免於剝削?還是去加深剝削?其中,依「產能」核薪或按件計酬的方式,依數據大約只有2,000到6,000元之間,算不上領薪,無法滿足庇護身障者生活所需,更何況這種資本主義的績效概念不僅無法卸除歧視,反而貶低身障者價值與地位,為市場機制給予身障者低薪的理由做準備。

雖然,部分想轉型為社會企業,但數據指出46.9%的庇護工場根本無營收淨利,甚至虧損,若無政府社會救助或保險支持及配套措施,何以達到所平衡。所以,台灣社福當局的相關政策也應該好好去考量聯合國身心障礙人權公約的涵義,如何協助重度身心障礙者透過職業參與融入社會,而又能夠激發企業自主社會責任,營造友善就業環境提供身障者實質上的職業重建的需求,達成雙贏,值得你我好好思考。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