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聲音對象

文/若飛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許多聲音,被我們注意到的卻不多。就如同我們每天會看到許多東西,記住的也不多一樣。當然要排除那些視覺或聽覺有障礙的人來說,因為聽障的朋友不是不想記住他們所遇到的聲音,而是聽不清楚或基本上就是聽不到。對於那些可以聽卻無法記住所聽到的聲音的人來說,排除記憶力不佳或根本就不專心聽,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我們遇到聲音的時候,我們會去判斷這個聲音是不是對我而發的,也就是所謂的聲音對象感。對於預期會聽到的聲音我們就會特別留意,例如早上的鬧鐘,或下課時的鐘聲。有時候某些較強烈的意外聲音也是我們會去注意的,例如警報聲、雷聲等等。  

曾經有一個老婦人,她家的樓上住著一個每天上晚班的鄰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老婦人晚上正在睡覺時,突然聽到樓上「砰」的一聲,接著又是「砰」的一聲,吵得她無法安心睡覺。於是她就氣沖沖的跑上樓去質問那個鄰居。那位先生很抱歉的和老婦人說:「對不起,我工作太累了,回到家就把鞋子一甩,再也沒有力氣做什麼了!」老婦人很諒解的說:「年輕人,工作雖然重要,身體也要照顧啊!」接下來好幾天,老婦人睡到一半都還是會聽到「砰、砰」的聲音,慢慢的她也就習慣了。又過了幾天,到了晚上,老婦人聽到「砰」一聲卻遲遲沒有第二個「砰」聲出現,她等了又等,怕是樓上的鄰居出了什麼問題,就上樓去看看。  

結果那老兄老已在睡他的大覺了。老婦人很生氣的問他:「你為什麼只脫一支鞋子呢?」那鄰居說:「我脫第一隻鞋的時候,想到會吵到你,所以脫第二隻鞋的時候就不敢用甩的了。」  

有時候聲音的位置和距離也會影響到我們是否會去留意聲音的產生。例如有人站在我們的前面說話我們就會很注意去聽,如果他是側對著我們,甚至是背對著我們,那麼他在說什麼就比較不會被注意到。另外,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對某些聲音會比較敏感。如自己的名字或和自己有關的形容詞。一個視障者,聽到別人說道:「視障、盲人、看不見」等等和視覺能力有關的詞彙時,無論這些詞彙是在現實生活中或是在廣播、戲劇、書本等出現,都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例如筆者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現在的社會忙人太多,即使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上山賞花的人卻也不多。」作者所說的「忙人」是指忙碌的人,然而他又和「盲人」這個詞彙同音,在視障者只能從聲音來判別意思的情況下,對於這句話的意思就很容易產生誤解。    

有些人也會對某些特定的詞彙很敏感,雖然這些詞彙不一定和他有直接的關連。像數字、吃的東西、或八卦消息等等。  

聲音的對象感,還可以從聲音來源本身這個角度來看。當我們用低沈的語調說話,對象感就會比較小,相對的用較高亢的語調來說話對象感就會相對的增加。低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就會變成自言自語;高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也會變得沒有對象感。語言本身就是用來傳達特定意義的聲音媒介,感覺到這個聲音是對我而發時對方才會去注意到。    

所以我們在對別人說話的時候除了要留意選擇對方敏感的詞彙之外,掌握好聽眾的多寡和距離的遠近來調整語調的高低與力量的大小,藉以達到該有的聲音對象感也是相當重要的溝通關鍵。    

P.S.由於作者下半年生活上有些變動,恐怕沒有辦法繼續寫此專欄。造成不便請多包含。過些時日比較不忙,若還有機會,也許還能再和讀者分享我的感想。祝大家一切平安、喜樂!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