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特茹河口

文/林聰吉

特茹河(Tejo)是南歐伊比利半島上最長的河流,從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的山脈向西流經多個西班牙城市,貫穿葡萄牙國土,最終由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進入大西洋。有人說特茹河是里斯本的母親之河,哺育這個都市的生命與成長;事實上,不只是里斯本,特茹河所淘洗的,也是葡萄牙,甚至整個世界的歷史。

16世紀起,葡萄牙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為歐洲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大國。在現存的所有歐洲國家中,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歷史最為悠久,延續近500年,且曾建立龐大的殖民帝國,包括今日53個國家的部分領土。

特茹河入海口處的貝倫塔是一座防禦型碉堡,曾負責保衛首都里斯本免受來自海上的軍事威脅。然而,貝倫塔也是葡萄牙拓展海外殖民地的象徵地標,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探險家都是由貝倫塔出發,率領艦隊往未知的大海駛去,積極尋找殖民的據點。距離貝倫塔不遠處是發現者紀念碑,52公尺高的紀念碑為古帆船的造型,站在船頭位置的是恩里克王子,他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家航海學校,先後設立了天文台、圖書館、港口以及船廠,被認為是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的奠基者。站在恩里克王子身後是32位同樣對地理大發現卓具貢獻的人物,東西兩面各16人,分別有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等,其中也包括首位完成航行地球一周的麥哲倫。

繼葡萄牙之後,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也陸續派出艦隊,建立屬於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對歐洲的殖民帝國而言,只要在地球彼端找到的陌生陸地皆是無主之地,因此可以恣意併入本國版圖。至於這些土地的原住民則被視為未開化的野蠻人,他們多數在無力抵抗歐洲人的船堅炮利之下被殺戮,少數倖存者則被迫接受西方的教化,以便成為「文明人」。對於當時的歐洲人而言,掠奪當地的經濟資源是拓展殖民據點的極大誘因,所以礦產、農產不斷被運往歐洲。無論是礦產或農產的開發,都需要龐大的勞力,強迫原住民勞動就成為殖民者的首選。逐漸地,勞力不足了,殖民者於是到非洲獵捕當地人,然後再一船船運往殖民地充當奴隸。

2016年,教宗方濟各訪問曾是歐洲人殖民地的拉丁美洲,他對當地民眾如是說,「有人認為你們的價值觀、你們的文化和傳統不如他們的。還有人被權力、金錢和市場潮流所迷惑,偷走了你們的土地,污染了你們的土地。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審視自己的良心,學會說『原諒我吧』,那該多麼有意義!」

2019年3月,當時的墨西哥總統奧布拉多致函昔日殖民國的現今領導人,呼籲他們為500年前歐洲征服美洲地區時犯下的侵犯人權行為道歉。他說:「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殺……所謂的征服用的是刀劍和十字架。他們摧毀了原住民所信奉的廟宇,然後在廟宇的廢墟上建起了教堂。」「這些都是對原住民人權的侵犯,現在雖然是和解的時候,但首先應該道歉!」然而,墨西哥總統的呼籲並未得到昔日殖民者任何正面的回應。

特茹河口的山頂上還有一座巨型的耶穌雕像,高與寬各25公尺的耶穌張開雙臂,面對河面,俯瞰里斯本。許多船隻在耶穌的腳下通過,然後迎向大西洋,就像幾百年前尋找殖民地的航海先行者一樣。曾經被釘上十字架受難的耶穌不知是否也知道:那些奉著祂的名出海的子民,後來竟為地球彼端異教徒帶來了許多難以承受的苦難。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