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煨麵飽吸湯汁,暖冬天的胃
文、圖/陳芸英
我對煨麵的第一印象是「貴」。十幾年前,好友請我去一家歷史悠久的餐館吃飯,其中一道「紅條煨麵」價格不菲,我直說吃不起;沒想到放眼望去,幾乎每桌必點,原來是經典佳餚。
我先喝湯,那濃醇味美的湯汁竟讓我有夢幻的感覺。我捧著碗,靜心品嚐。據說湯汁是熬了十幾個小時的成品,我才終於了解它的價值。
所謂「煨麵」就是利用高湯煮麵條,使麵條吸收湯汁,煮至麵滑湯濃。
高湯是煨麵的精華。最常見的食材是肉類(多為雞肉、豬肉、魚肉……),採「骨肉分離」法,取其肉,留下的骨頭以蔥、薑爆香,加入滾燙的水,用熬煮的方式將它華麗轉身變成奶白色濃湯;接著另起一鍋水煮麵,去除表面的澱粉,避免湯頭混濁,影響口感;再以過水的麵條與湯頭合而為一。其他食材如蛋、蔥、白菜……則另有一番風味。
寒冷的冬天,吃碗煨麵,暖心又暖胃。
鱸魚番茄煨麵
食材:鱸魚1條、蔥2支、薑3片、麵條1把、番茄1個、番茄醬2大匙
作法:
- 到魚攤買魚時,請老闆將骨、肉分離;或者自行切開。
- 魚骨頭洗淨,擦乾水分。
- 鍋內放2大匙油,煸香薑片和蔥段;蔥段煎到微焦時,放入熱水,以中大火煮至魚骨酥散,湯汁呈奶白色。
- 過濾出魚高湯,以鹽和白胡椒粉調味。
- 魚肉切1公分寬,以酒、鹽、太白粉醃5分鐘。
- 另取一鍋水,水滾後轉中小火,加入太白粉水,放入魚片,約1分鐘後,撈起備用。
- 另取一鍋水,滾後川燙麵條至半熟,再過開水,瀝乾備用。
- 番茄切丁狀,鍋內放油,炒出香氣,再放2大匙番茄醬,倒入魚高湯。
- 放入半熟麵條煮至適口程度。
- 盛盤,上面放魚肉。
白菜雞蛋煨麵
食材:蛋1個、大白菜半顆、麵條1把、適量的雞高湯
作法:
- 雞蛋煎至兩面焦脆,取出備用。
- 原鍋加一點油,放入片狀的大白菜,略為翻炒,加入滾燙的雞高湯,轉中小火續煮。
- 另取一鍋水,川燙麵條,撈起去除澱粉,再以開水沖洗,瀝乾水分。
- 放入作法2,以鹽和白胡椒粉調味,再放回煎蛋,煮至適口程度。
- 盛盤時,蛋放在麵上。
黃魚煨麵
食材:黃魚1條、蔥2支、麵條1把、酸菜1片、雞架子1副、豬骨頭半斤
前置作業:
- 雞架子和豬骨頭洗淨川燙,去除雜質,熬煮過濾為高湯。
- 酸菜洗淨,切成碎末,炒出香氣。
作法:
- 黃魚洗淨,擦乾魚身,兩面各劃4刀(刀劃出的大小,決定魚肉拆下的大小)。
- 鍋內熱油,將魚煎至兩面酥脆。
- 取出的魚以筷子將骨、肉分離,並檢查魚肉是否帶刺,若有則拔除魚刺,確保用餐安全。
- 原鍋(若鍋內沒油可加1大匙)煸蔥段至褐色;放入魚骨,炒出香氣。
- 加入滾燙的高湯,轉中小火,熬煮約15分鐘,濾出湯汁(多餘的高湯可保留至下次食用)。
- 另煮一鍋水,川燙麵條,去除澱粉,再以開水沖洗。
- 麵條放入高湯,加入酸菜,以鹽和白胡椒粉調味,以中小火煮至適口程度。
- 放回魚肉,再以小火煮2分鐘。
- 擺盤時,魚肉放在上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