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琵琶魚
文/游高晏
琵琶魚,又叫垃圾魚。
最近家人一起看過一部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先不提劇中其他令我們觸動的人物呈現或語言,每一集是一部童話與現實的折射就令人心中觸動,繼而漣漪擴散。最後一集中的〈手,琵琶魚〉說的是:有一位媽媽生了一個潔白美麗的嬰兒,視若至寶,餵她吃飯,背她走路。媽媽老了,才發現這個孩子手腳都退化了,張開一張大嘴吃,甚麼都不會。媽媽一氣之下把她的孩子扔進了大海。後來海上行船的人,有風浪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讓我回來——讓我回來——」
這個童話是劇中除〈春日之犬〉外,令我和母親生生刺痛的。我不想要變成琵琶魚,更不想被扔進大海。
可是,如果生而為琵琶魚,這樣的生命是否該被吞噬或湮滅呢?網路上也看到一句話:「如果不能獨立,就不是自由的人。」暑假裡放空太多的我,看著又一群曾經遊弋身旁的好友和同學們遠離,嚮往他們為即將踏入的大學生活忙碌且興奮的心情,我還是張大嘴巴等著吃;等著一切安排妥當、等著面臨所有的新人新知新事物新環境的刺激,被動得像一條沒有手沒有腳的琵琶魚,惶惶然游來游去,框在自家小小的水族箱裡,過往的一切定格。
這週一去台北車站附近一家咖啡廳,參加第一次大學同學的北區新生茶會。不似高中新生的怯怯觀察,在學長姐的熱情引導下,大家一輪自我介紹也是各自精采,有期待大學新生活的,也有眼神裡疑惑重重的。只是我想,不管是什麼途徑考上中文系,自是有內心著墨未來的起筆式;無論朝向就業或創作或做研究,從這裡登場未嘗不能拉開人生大戲的帷幕。
我沒有「發言」,雖帶了鍵盤,但沒有機會提到我可以用它表達,媽媽直接就幫我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雖自小聽過N遍,仍有點嘆息她的語言表達就像我的生活能力一樣沒什麼進展。當夜有些失眠,滾到凌晨五點多才去會周公。眼前一直晃動著新同學不同的眼神,縈繞著學長姐們高低起伏、歡欣鼓舞的聲音。旁邊還有一撮、不太聚攏來的三三兩兩的身影,中文系究竟是有不少斯文內斂的。我一樣是無預警地突然起身,去了幾次廁所,不知有沒有嚇到旁邊的新同學,他看起來是個溫暖的人。我的新生social 初體驗,就在默默完成我的簡餐和飲料中結束。
迎新宿營就算了……
關於琵琶魚,謝謝爸爸跟我說,牠對水族箱也是很有貢獻的,幫助清理垃圾。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意義吧,我也不那麼罪惡感了。此生雖是至今無所營營役役,一路的經過也不是張開嘴等待餵食那麼容易,何況被餵食的也不一定自己喜歡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