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我與北韓最近的距離
文、圖/陳俊源
提到「韓國」,你會想到什麼?好吃的韓國料理?精彩的韓劇和電影?讓許多歌迷為之瘋狂的K-pop?還是韓國知名的手機?從頭顧到腳的美妝產品?
這些臺灣人普遍的「韓國印象」,其實都來自被稱為「南韓」的大韓民國。而對於世界歷史有點概念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朝鮮半島的另一塊神祕區域,就是被稱做「北韓」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全球最封閉的國家之一!今天要分享的旅行故事,是一段瀕臨鐵幕的特別旅程!
前進「DMZ」
八月,暑假接近尾聲,從臺灣出發的幾位明盲共遊夥伴,搭著好不容易脫離颱風環流影響的班機飛往首爾。同遊的旅伴已有幾位過去曾到過韓國旅遊。但這次,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前進「DMZ」!
「DMZ」(Demilitarized Zone)中文譯為「非軍事區」,或是「非武裝地帶」。1953年7月韓戰雙邊陣營簽署了暫時停戰的協議,同時劃定了以停戰線為中心,南北各退寬兩公里,長達248公里的緩衝區。數十年來,這塊區域人跡罕至,形成了一個豐富生態、覆蓋著神祕面紗的地區。雖說南韓這邊開放部分區域供遊客觀光,但四處可見的戰爭遺跡、仍在使用中的軍事設施、無處不在的鐵絲網和禁止攝影的告示,甚至還有會上遊覽車來檢查護照的武裝軍人,一再地提醒著我們,這裡不是普通的觀光景點!
想參與非軍事區的旅遊,首爾當地有單位提供一日的套裝行程。我們搭車從市區出發,約經過一個多小時,來到了坡州市臨津閣,映入眼簾的是「臨津閣世界和平公園」。佔地廣大的園區,有兒童遊樂場、展覽館、遊客中心等設施,氣氛輕鬆,很像臺灣的某某風景特定區。隨著我們專屬中文導遊的帶領,一行五人的奇幻旅程,由此展開。
和平鐘、望拜壇、思念故鄉之碑、自由之橋和戰爭遺產蒸汽火車
除了尋常的遊憩與旅客服務設施外,整個園區可見非常多韓戰、離散家庭及祈求和平有關的文化遺產。從1950年六月持續到1953年7月的戰爭,讓許多人和自己的親屬被迫分隔於南、北韓。
據導遊說,每到中秋、過年等重要節日,會有許多住在韓國的民眾到「望拜壇」朝向北方的土地傾訴著對無法再見面親人的思念。那座會唱歌的石碑,播放著一首韓文歌「失去的三十年」,這是1983年南韓KBS電視台製播尋找離散家人特別節目的主題曲。我們雖然聽不懂韓語歌詞,但從那滄桑悲涼的唱腔及令人心碎的曲調,似乎也感受到因戰亂而被拆散幸福的痛苦與無助。
最令人震撼的,是展示於曾連通兩韓的舊鐵路橋旁,一輛車身充滿無數彈孔、殘破不堪的蒸汽火車頭。1950年12月31日晚間,為聯合國軍隊運送物資的途中,在長湍站遭砲擊而出軌毀壞,被棄置於非軍事區長達半世紀之久,現在被登錄為象徵南北韓分裂的文化遺產。身為一位鐵道愛好者,看到以這種方式陳展的火車,再聽到導遊告訴我們這台車的故事,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傷。我們都曉得戰爭是殘酷的,這輛車親身見證了那無情的砲火,用她幾近廢鐵的車身殘骸說明了一切!
舊美軍基地
結束了和平公園內的行程,導遊引領我們搭上了前往臨津江對岸的「和平纜車」。只有短短一站約五分鐘的行駛距離,跨越過滔滔江水,我們來到了曾有美軍駐紮的「格里夫斯營」(Camp Greaves)。這裡又離兩韓分界的休戰線更近了!
雖說現今這已不見真實的軍隊蹤影,韓戰後曾有大量美軍在此駐守的營房、彈藥庫、休閒娛樂場所甚至宿舍等卻像時空膠囊,封存了過去數十年間的戰爭記憶。舊辦公室展示著休戰後「中立國」相關的文物和照片;以前用作軍人休閒場地的保齡球館陳設了各時期的軍服、戰地記者拍攝的實況照片,還有許多參戰軍人的筆記。過往戒備森嚴、銅牆鐵壁的兩座彈藥庫則搖身一變成了藝術作品的展演空間。其中一座以全席投影搭配音樂和香氛呈現了烽火連天的悲慘世界以及對兩韓和平統一的想望。影像中槍林彈雨、砲彈齊飛;人員的傷亡與分離的痛楚則是以聞之令人鼻酸的弦樂帶出那份濃厚的悲苦;滿室的芬芳是特調的香氛,用味道代表著對未來美好和平的盼望。另一座彈藥庫只展出一頭用廢棄木材創作,有著長長鹿角向上無限伸展的梅花鹿,象徵生命生生不息以及對永續和平的祈願。
夥伴們一邊跟著導遊參觀與韓戰有關的文物和史實,一邊討論著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總覺得,兩韓之間和兩岸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也有著不少迥異的地方。彼此交換著不同的史觀,分享各自的觀點與認知,沒有對錯。在臺灣,許多人也抱持著不同的政治立場,有人希望兩岸統一,也有人期待臺灣能獨立。自由的社會,這都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議題。我們也探詢了身為韓國人導遊的觀點,她也很大方地與我們分享了期待兩韓有一天可以和平統一的想法。
第三地道、都羅展望臺——離北韓最近的地方
從仍然是軍事管制區的格里夫斯營再搭乘纜車回到和平公園。用過午餐,我們搭上了前往「第三地道」的專車。據說接下來的行程,只有外國人可以參與,韓國人就只能在和平紀念公園止步。車上有著來自不同國家,說著不同語言的遊客,司機和導遊再三叮囑我們,從現在開始,無論如何沒有經過准許不可以拍照,而且要準備好護照等身分證明文件,因為稍待一會兒通過管制站時,有軍人會上車確認身分。果不其然,車子在一處道路中的管制點停了下來,司機交出手中的文書,幾位身著迷彩服、配掛無線電的武裝阿兵哥登上遊覽車,每位乘客翻開手中的護照讓他們逐一檢查與核對,原本還有些歡樂的車內忽然變得有點緊繃……
巴士行駛於蜿蜒的道路上,窗外風景從原先還有些許建築到完全只有樹木和田野,我們正深入非軍事區的核心地帶。車上聊天的話音變少了,不知是大家玩累了想休息?還是知道等一下要去的可能是這輩子到目前為止距離北韓最近的地方而緊張起來?
「第三地道」是北韓為了入侵南韓而以人工開鑿的地底隧道,在1978年因脫北者的「爆料」而被發現。長度一千六百多公尺,深藏地底七十二公尺,離南韓的政經中心首爾只有五十多公里。之所以叫做「第三地道」,是因為它是第三座被發現為了軍事目的由北韓挖掘的地道,直至1990年代還有第四地道。導遊在進入地底前的解說裡提及,這些地底通道每小時可讓三千名左右的武裝士兵通過,如果這些深埋地下的通道沒被發現的話,一小時的時間就可集結萬名兵力,戰事再起只在彈指之間!而且我們即將進入的這座地道,目前開放區域最深處,離北韓邊界只有一百多公尺而已!
第三地道開放參觀,設有類似遊客中心的建築,不過主要是提供休息與寄物和方便管制進出。走進地道前,要將身上所有私人物品鎖在置物櫃中,而且還要通過像機場安檢的探測門,確認沒有攜帶任何危險物品或手機,才可以領用安全帽進入。地底七十二公尺是什麼概念?如果一層樓高度是三公尺的話,深度就超過二十層樓!抵達最深處的地道前,要先通過長長的大斜坡,走下去很輕鬆,但上來的時候就真的極具挑戰性!難怪每隔一段路就設有長條椅供人休息。
越往下走,溫度越低,甚至感覺有些寒冷。導遊說這是地下天然的溫度,絕對不是冷氣空調!又濕又冷的洞窟像是冰箱。斜坡到底是一個近乎圓形的空間,部分區域仍被圍住無法靠近。稍微往右前進,是一條大約可容許兩人並肩走過的隧道,高度不到兩公尺,最低矮處甚至要彎腰才能穿過。凹凸不平的岩壁,很明顯看得出來是人工一斧一鎚慢慢挖出來的。為了讓遊客可以較安全地參觀,沿著隧道左側有一整條照明燈光;地面舖著平坦的鐵板,走在其上不很困難,但潮濕的洞內、不時滴落的流水,還是得小心腳步。跟著其他夥伴快速往前走,大約兩百多公尺後,來到一堵牆前,就到這了。那道牆上有個開口,再往前看,幽暗的隧道仍持續向前,導遊表示,從這裡再往前一百七十多公尺,就進入了北韓範圍了。眾人聽聞無不屏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瀕臨鐵幕!那個世界上最封閉,只有在新聞上或電影中才可窺探的國度,就近在眼前!
折返的路上,發現隧道另一側的櫃子裡擺放著一些物品。詢問導遊得到的答案,裡面放著的,是真正可以使用的防毒面具等軍用物資,而這些,並非展品,而是為了以防萬一,隨時可派上用場的軍需。我記得剛到首爾的那天,在地鐵站裡也曾看過類似的東西。再想到,剛剛隧道底那道牆上電子看板的那組五位數字,上面記載著兩萬六千多的數字,我們稍早在舊美軍營區內也看過一樣的天數紀錄,導遊指出,這組數字是從1950年6月25日韓戰正式爆發到現在的天數。
對!韓戰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結束」!
其實1953年7月,交戰雙方只是簽署了休戰的協議,就史實而言,韓戰其實沒有停止,目前南北韓之間仍處於戰爭狀態!這也說明為什麼地鐵站裡會有防毒面具這種戰爭時候才會出現的物品。而當今「已知」被發現的四條地下隧道,也曾是為了隨時可以進攻南韓而不惜一切代價以人工挖出來的!還有沒有尚未被發現的密道呢?想到這兒,感覺背後一陣涼,已經分不清是地下隧道內太冷?還是對於可怕的戰爭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而感到恐懼?
千辛萬苦「爬」回地面,再次呼吸到自由的空氣,真好!我們在遊客大廳內唯一允許拍照的軍人塑像前擺拍,上車前也在導遊同意下於DMZ的大字裝飾前合影,留下了在這個曾戰雲密布的場域少數的照片。至於這條地道長什麼樣子?走在裡頭真實的感覺是什麼?就讓讀者們自行想像,有機會的話也親自走一趟吧!
再次搭上遊覽車,下一站要前往「都羅展望臺」。這裡是可以親眼看到北韓土地的地方,展望臺的三樓有高倍數望遠鏡,可讓遊客從這裡一窺當今仍嚴格實施的社會主義,外界對其知之甚少的國度。眼前所見其實像鄉下的農村景致,低度開發的狀態有種自然和恬靜。兩韓關係良好的那幾年,南韓曾協助投資「開城工業區」,但政治情勢的改變使得這難得的友善被打破。展望臺上仍可見到工業區裡殘存的建築物,而「對面」的觀測站,就像他的所屬國一樣,拉上了窗簾,仍舊維持神祕。
展望臺建物的二樓是咖啡廳,跟整個非軍事區肅殺的氣氛相比,這裡顯得格外輕鬆。夥伴們在這兒點杯飲料,享受午茶時光。面向「敵方」那側的玻璃窗上貼著禁止攝影,否則法辦的韓文告示,無法想像此時近在咫尺的地方,那些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在想些什麼呢?
DMZ之旅的最後一站是「統一村」。這裡有農產品展售中心,遊客可至此處購買一些伴手禮做紀念。非軍事區仍有少數民眾在此居住,據說黃豆或黑豆等農作物特別有名,也開發出不少食品。除了吃的東西,還有很多跟軍事有關的紀念品,例如步槍、手榴彈、戰鬥機、飛彈車等造型的文具或生活擺飾。看到這些有「戰爭」味道的產物,真的不知道要買什麼……
再次通過檢查哨,武裝軍人再度上車核對身分,確認每個剛剛進來的遊客現在一個也沒少的離開這裡。回到了臨津閣世界和平公園,我們換乘上午搭來的廂型車返回首爾市區。這次的DMZ之旅告一段落。團員們討論著等一下回到市區要去哪裡「瞎拼」,上網查著什麼東西是來韓國「必買」?晚上是吃馬鈴薯燉排骨好還是韓式炸雞配啤酒?歡愉的感覺沖淡了早先在軍事管制區裡的沈重心情。好像在做夢啊!感覺是那麼地奇幻卻又無比的真實!我們竟然去到了一個也許不會想到的地方。
可是,別忘了,「戰爭從未結束!」現在擁有的和平是多麼的珍貴!臺灣與南韓,同樣面臨著鄰近敵對國家的威脅,這裡隔著休戰線與非軍事區,我們隔著臺灣海峽,可是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哪天,狼煙再起,手中擁有的自由和幸福一夕間就化為烏有。孫子兵法有句話說:「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守護如今的歲月靜好,你我都有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