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逐光
文/游高晏
沒有光的生命如生活在海底,黑暗與壓力等比上升,即使感知最微弱的光,也值得磕碰追逐。我由衷感佩那些能在無光世界裡,掌控自我方向的生命。
我在光源的偏鄉,也向源頭蠕行。不甚俐落之人,強為逐光攀高之舉,不免刺傷濺血,亦貽笑大方。不是為了讓人看到而存在,所以仍上下求索——從生活基本訓練到體能鍛鍊,從學業精進到職涯探詢。
臉友中,有一位自閉症圈很有個人風格及影響力的特教博士。他有自己的特教工作室,帶很多自閉兒徒步環島登山探險,是出色的演講者和作者,在我和家人心目中如正午陽光般明亮。
前幾日在臉書上得知,這位老師受台北一間大學的星兒服務社團之邀,作招生茶會演講。社團友善開放校外人士參加,我和父母欣然報名自桃園前往,且特意提早到達。想靠近光,問問我這般的朽木,在老師的光芒照耀下,能否抽出新芽。
老師時間掌控得很好,接近開始時到會場,跟主辦同學熱情招呼。母親也帶我迎上去,想自我介紹、認識一下。不知他是否眼熟我這位自閉症圈的「老人」,或似沒聽清母親「追星」的話語,只對我們揮揮手說「去找位子坐下」(我們已坐了二十分鐘),便轉身坐在他曾經的學生、現在這間大學物理治療系的大一新生面前,開心聊起來。
老師口才很好,言辭鏗鏘不乏幽默,曬得黝黑的皮膚和光亮的頭更具說服力。在他豐富的個人生涯、優秀自閉特質的父親(兼具中西醫執照)及對自閉症光譜的介紹中,時間漸行漸遠。如他所言,自閉不是病症,是一種特質,但這群人不會消失。然而,光譜很大,他所散發的光不及照耀我這種程度ASD的角落。
默默離開前,聽到他提到有低口語自閉症者會用溝通板簡單點字表達。
第二日,跟學校(清、交大兩校一起)參訪聯發科公司。用心的接待人員讓我們蹭了一場他們邀請的演講:「仙女老師」余懷璟的《故事×影響力——讓軟實力發聲》,及她腦性麻痺的女兒、費森尤斯卡比專員倪昀安所說的《原來我會發光》。
仙女老師亦如前晚的老師,出了八本書,是登上TED的專業講者,不過風格迥異。她的言語和PPT文字簡單溫暖,令人心情鬆弛,卻互動積極。
她的光是和煦、堅定的母親的光,辭去高中老師工作成為企業講師,是因為兩位早產的女兒。如今不僅成就自己,更讓女兒走向職場、走上講台。
我們相逢在她們以溫暖的光輻射他人之時。在聽到母親自我介紹後,她們母女不僅和我們快樂合影,甚至晚上在「粉專」發文提及我。
聯發科主持者請每位參訪學生就老師所說,「做一個有溫度的人」,現場寫五十字感想。我竟第一個完成,打在母親手機上,請她代說:「溫度不是用說的,需要去做與維持。人是恆溫動物,有滋養,才有輸出,當資源不足天生缺乏動力,只能更堅持汲取,才能不致散溫,甚至給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