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你怎麼看,決定你的情商
文/楊聖弘
中國道家,有個你我都不陌生的人物──莊子,他說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故事,其中這則「空船寓言」,真是一語道破許多人情緒中的盲點。
他舉了兩個例子,都是在河上行舟,倘若有一艘空船撞了你的舟,即使是心胸狹隘、個性急躁、壞脾氣的人,也不會發怒;倘若船上有人,你就會高聲大喊要他讓開,如果喊一聲對方沒聽見,就再喊第二聲,如果第二聲還沒反應,那你一定咒罵起來。
為什麼同樣是船被撞,你卻有截然不同的心情?
一個朋友說,先生就愛惹她生氣,明明知道她很在意家裡的整潔,可是,他卻總是改不了亂丟東西的習慣,而自兩人為此吵過幾次架後,她覺得先生更是變本加厲,打從心底就是覺得,先生一定是故意的。說著說著,朋友又是氣憤又是感嘆,禁不住心裡的委屈,於是又滔滔不絕的說了好多內心的不滿與痛苦。她說,雖然是全職的家管,可是,為了這個家,得從早忙到晚,除了整理家務、忙全家的三餐、管小孩功課、處理家裡養的寵物,每天忙到連自己的時間都沒有;這些犧牲,先生根本看不到,一定以為她在家裡閒著沒事,才會這樣故意亂丟東西。現在,看到先生,心裡就一肚子氣,可是,為了小孩能怎麼辦呢?只好忍著點,要自己看開些,好歹也得靠先生的薪水過活啊!
上面這樣的例子,我相信並不少見,也許換個場景,改個關係,類似的故事,正在你我身邊上演。可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們,一定得這麼委屈嗎?
我想起另外一個例子:那是一對歡喜夫妻,先生一樣不拘小節,太太甚至還有些潔癖,如此習慣不同的兩人,是怎麼和平共處的呢?他們說,就先承認兩個人的標準不同啊,這樣看,太太就不會覺得先生亂丟東西是故意的,而先生也不會覺得太太的要求是故意挑毛病,更重要的,兩人在對話時,也少了許多情緒,慢慢的,相互之間就有了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這就是他們可以和平共處的秘訣。
注意到了嗎?這兩對夫妻面對的「事情」可能是一樣的,兩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可是,結果竟有如此大的差異,關鍵就在於對於眼前發生的「事情」,有迥然不同的看法,所以,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會這麼說,不是事情本身令我們困擾,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困擾我們。既然問題不在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的看法,那麼,當然應該從「看法」下手。
遺憾的是,很多人的看法相當的固著,因為「看法」也有它的慣性,要改變思考慣性,得有相當的自覺和努力,而且要連續不間斷的練習,讓新的思考習慣,取代舊的信念邏輯。
想想看,每次發生事情,一定只有你以為的那個原因嗎?你哪來的自信可以如此篤定?而如此篤定的結果,你從中獲益了嗎?還是搞壞自己的情緒,也破壞了你和別人的關係了呢?在你被心裡的小劇場困擾時,也許應該想想,怎樣才能讓自己看見其他的可能性,而不再限於原來的「看法」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