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大學之道——樂學乎!休學乎!
文/張閎霖
這二十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擴張與普及,念大學不再是「窄門」了。或許,就讀大學對於日後未來前途的意義也已經不復重要;然而,對於如何在這個重要的階段中不要留白,如何快樂的學習與度過大學生活卻是生命中珍貴的體驗。
對許多重度身心障礙學生而言,要能夠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並且獲得良好成績,常常跟課業組織、時間安排及教材上種種的困難有很大的關連。然而,不可諱言的,一般會出現在大學日常生活中跟學習有關的問題,會隨著身心障礙所造成之妨礙而倍增,而後果極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做出休學及轉學的抉擇。
許多研究也指出,休學或轉系、轉學的決定是多元性的,除了課業壓力外,興趣、健康情形、缺乏輔具人員協助或其他因素等等會導致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低落,甚至中斷學業。在此,大學的支持系統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
根據台灣特教通報網統計調查,從2006年到2008年共有1099位身心障礙大學生休學或輟學,而其中約百分之五十由於學習成效低落而中途挫敗。究竟,哪些原因造成了成效低落,難道我們許多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學的環境中無法樂學嗎?真的是因為身心障礙困境直接造成的嗎?實在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令人訝異的是,相關身心障礙生大學滿意度研究指出,最具影響身障生休學的原因並非居第二名之課業壓力,而是興趣!這說明了,許多身障生所就讀的科系與本身的興趣並不吻合。越來越多的身心障礙學生透過身心障礙甄試管道進入大專院校,其開放的名額主要視學校科系而定,也並非每科系都會提出甄試的名額,所以依興趣來學習的可能性受限不少。
除了理所當然的課業壓力之外,其他可能會導致休學的因素尚有人際關係、經濟問題、家庭因素等。尤其值得重視的,和同儕相處的人際關係議題對於身障生而言往往會感到受挫與沮喪。近幾年來,隨著失業率提升及經濟惡化,根據教育部統計資訊,相較於前五年,申請就學貸款之學生上升了約百分之四十。由於經濟惡化,家庭更無能力支付昂貴學費及生活費用。
對於這些大環境的困境與趨勢,或許也只能徒勞嘆息,而去探討身心障礙甄試管道的對或錯不如去了解大學支持系統對於身障生的重要性。資源教室的設立及服務模式因教育部的經費補助,使得大專校院在中央資源分配上近似「齊頭式」的平等;儘管如此,其中實潛藏不少問題。大學應該為所有人塑造一個無障礙的教與學環境,提供必要的協助措施,如彈性調整考試方式、人力協助或輔具等等,以確保身心障礙生權利,而非視老師的願意或不願意而定。
在提升校園對於身障議題敏銳度同時,身障生自我更應該勇於自我倡議,表達自身權益與需求,肯定自我與就學信心,善用相關資源改善在學生活,樂於去學習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