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上帝與電腦 文╱張國瑞
又要借用老師說過的名言了,聖經上說:「上帝用自己的形象創造人。」而人也用自己的形象創造電腦。
許多朋友對於電腦望而生畏,覺得那是一具複雜而又難以控制的可怕機器,而在這裡,我想嘗試把人跟電腦的距離拉近一點,把電腦是如何模仿人類的思考、行為和生命歷程的情形試著用我的觀點解釋出來,或許能讓大家對於電腦多一份親切感,減少一些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嬰兒期:當我們把一台電腦組裝起來,硬碟裡面還是空空的沒有灌入任何東西,這時候的電腦就像是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雖然有完整的身體和大腦,但卻還不懂得如何運用,而這時候的電腦也跟嬰兒一樣,有著極大的淺力,端賴我們給他什麼形式的教育,他就會被我們塑造成為哪一種人或者哪一國人。
國民教育期:組裝好一台電腦之後我們必須灌入「作業系統」到硬碟裡面,電腦才能開機,而這「作業系統」就代表著人類接受基礎教育的歷程。如果我們灌入的是英文Windows,代表這台電腦就被我們教育成英國人或美國人,灌入中文繁體Windows,代表這台電腦就跟我們一樣變成台灣人。當然,如果灌入的是法文Windows,情形也是一樣。甚至我們不要灌Windows也可以灌別的作業系統,例如Linux,那這台電腦所受的教育又大大不同,特色和專長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或許你要問:為什麼要搞這麼多麻煩?為什麼不要電腦裝好了就可以開機?是啊,為什麼不這樣呢?
這裡又要引用某個科學家說的話:電腦是有史以來人類創造的彈性最大的機器。而軟體就是保留住彈性的方法,正是因為「作業系統」是軟體,所以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需要想辦法修改,這也就是保留了「導盲鼠」生存空間的可能性,如果電腦買回來一切都是裝好的、寫死的,那我們就沒辦法把他變成盲用電腦,電腦就沒有了變成許多障礙別朋友的輔具的淺力了。
大專教育期:灌了「作業系統」的電腦擁有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如果你希望他幫忙你更多的事情,那你就必須在給他教育,就要再灌入所謂的「應用軟體」,例如Office、繪圖軟體或者電玩軟體等等,電腦跟人類相比最大的優點就在受教育需要的時間很短,「灌軟體」這個動作就是我們在教會電腦做某些事情,不必像我們一樣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和練習,才能培養出新的專長。
在國內的資訊生態之下,軟體好像都被大家認為是捶手可得沒什麼價值的東西,但事實上,電腦正是因為擁有著軟體提供的巨大彈性,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能,為我們做最多的事情。當然囉,要大家都去買版權軟體來用並不實際,但我想當我們用到覺得很棒的軟體時,我想我們心裡該有一些小小的感謝,因為這些軟體也是經由許多人的努力,耗費許多心力才有的成果。
正因為電腦是這樣完整的模仿人類的生命歷程,我們在面對電腦的時候,可以試著把他當作一個人看待;或者說 可以設身處地的站在電腦的立場想想,當我們覺得電腦無法溝通或者難以控制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忘了先教會他做你想要的那件事情,或者我們沒有交代清楚我們要做什麼而讓電腦做了錯誤的判斷?多為別人(電腦)想一想,或許你能跟他相處得更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