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重見光明」不再是夢想

文/編輯室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球視障人口超過四千五百萬人,平均每五秒鐘有一個病患病情惡化,估計至二○二○年,視障人口將增至七六○○萬人。

這項統計數字使得醫學界不少人投入「重見光明」的醫學開發研究。

英國一個醫療研究團隊曾在今年六月提出看法:今後五年內,醫學界將普遍運用幹細胞移植手術治療因「黃斑病變」導致的失明。該團隊已透過移植眼細胞方式,幫助幾位「黃斑病變」致盲患者重見光明。  

由「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佩特.考菲教授、林登.達克魯茲醫師及雪菲爾大學彼得.安德魯斯教授組成的團隊於是展開相關實驗,利用移植患者自己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修復患者視力。這些細胞原本位於眼球內負責周邊視野區域,被移植到黃斑部。之前,黃斑病變無法治療。  

而達克魯茲醫師完成十二名患者的移植手術後,逾四分之一患者表示視力得到改善。  

專家表示,這項研究計畫說明醫學界確有機會治癒黃斑病變,為許多人帶來希望。黃斑病變是因眼球黃斑部隨年齡增加而退化所導致,黃斑部視網膜細胞逐漸喪失,會使中央視野逐漸喪去。  

幸運的是台灣也跟進這項技術。交通大學宣布,今年十二月將進行國內首例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讓後天失明者有機會重見光明。  

美國加州大學克魯茲分校電機系教授劉文泰是人工視網膜系統研究先驅,他是交大校友,十月起擔任交大「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主任。他把第二代人工視網膜技術帶回台灣,未來兩年要進行五項人體實驗計畫。

二十多年前,美國一些大學醫學院要改善這個問題,找他這個學電機的人合作,共同發展人工矽視網膜晶片。

劉文泰表示,過去視神經功能正常、僅視網膜感光細胞受損的人,一輩子都面臨看不見的困境。劉文泰說,他是電機出身,對生物完全不懂。一九八八開始跟著讀國中的孩子一起讀生物,再向醫生借書研究,一步步充實生物知識。現在他懂得不少人體神經、基因的知識,有助研究人工矽視網膜系統。

劉文泰指出,人工視網膜系統研究採用「視網膜外植入」方式,視障者戴上附有小型照相機的特殊眼鏡,擷取視覺訊息後,轉換成眼睛能接受的訊號,取代感光細胞功能,並在眼球內植入脈波產生晶片,透過脈波刺激神經,讓視障者看得見。

目前台大、榮總、長庚等醫院都表明合作意願,每個人體試驗成本十五萬美元(約新台幣五百萬元),交大負責募款,參與民眾不用花錢;十二月,台灣、美國同時進行第二代人工矽視網膜晶片人體試驗,領先其他國家。

醫學界認為,晶片技術不斷創新,可看到色彩的人工矽視網膜晶片遲早會問世,讓失明者有機會重見彩色世界。

現在人工視網膜技術雖然可讓病患恢復部分視覺,但只看到黑白模糊影像。    

劉文泰表示,他的團隊研發人工視網膜系統可幫助因色素性視網膜炎或老年性黃斑病變失去視覺的病患,恢復部分視覺。台灣的色素性視網膜炎患者約六千人,老年性黃斑病變者兩萬多人,估計此技術可讓全台三萬多名、全球約一千兩百萬人有機會恢復視覺。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