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沒有白吃的午餐 文/張國瑞
編者案:這是一個新單元,作者張國瑞就是台灣盲用電腦的軟體發明者。他將在這單元中分享他豐富的學習心得,本單元取名為「實驗室」也代表一種在未來的文章中提及「實驗性」的經驗。
非常感謝大家跟我們在視障電腦這個領域裡面共同走了這麼多年,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點點個人的學習心得,也希望這些心得對您也有些參考價值。
許多年來我有機會接觸到的資訊老師們,比較傾向於很直接的教學,某些事情怎麼做,就是一個指令一個步驟的講解,這樣的方法當然對於短期的教學目標可以達到有效的效果,但我個人的看法覺得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一直產生許多片段的觀念,學的東西一多或者碰到一點障礙就會束手無策。
感謝我在伊甸程式設計班時的曾世雄老師,他一直給我們灌輸的基本觀念之一就是:電腦的世界裡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電腦能幫忙你做的事情,都一定是有許多人、機器和人寫出來的程式參予其中,才能完成一個看似最基本的動作。
就算我們打開電腦打上一個A這個英文字這麼簡單的動作,都不是什麼自然而然發生的,簡單的分析一下這個動作的過程:首先有人在鍵盤上按了一個鍵,使得鍵盤對著電腦發出一個「有人按了按鍵」的訊號,然後電腦這邊就有一某個人寫的程式會來處理這個狀況,問鍵盤:「是哪個按鍵被按了?」收到按鍵的號碼之後,這程式必須判斷一下現在是中文輸入還是英文輸入狀態,發現是英文輸入狀態之後,就根據按鍵的號碼去一堆英文字母的圖片裡面(也就是所謂「字形」)找到那張代表A的那張圖卡,然後再把這張圖卡送往螢幕顯示出來。
就是這樣的學習方法,當你想清楚了上一段提到的這個再也簡單不過的電腦應該會做的事情,其實是經過許多步驟才能完成,就會了解沒有一件事情不是人先教會電腦,電腦才會為我們做事情,而且如果你發現電腦好像本來就會作那些事情,其實也都是之前一定有人寫過那程式告訴過電腦怎麼做,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然,鍵盤是這樣的工作原理,其他新加的設備也沒有例外的道理,那你在未電腦添加新設備的時候如果碰到問題,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思考哪個環節沒做好,是設備沒有接好?還是沒有灌入讓電腦能夠控制這個新設備的軟體〈也就是我們買設備時所附的光碟或者叫做驅動程式〉,或者有沒有少了什麼需要用到的資料檔,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那大概這項設備就可以正常運作了。
當然學習的方法有很多,但這樣觀念性的討論,如果你真的吸收到了,那你就不需要每次有一種新設備就去學習怎樣安裝,而只要翻一下說明書就可一切搞定。
最後再提醒您一下,如果你發現什麼事情都不必作,設備插上去就可以用了,那絕不是這種設備不用驅動光碟,而是微軟已經把驅動程式內建在Windows裡面,或者之前就有人安裝過,絕對不是突然有人請您吃午餐,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