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兩廳院為視障團體預作導覽

文、圖/陳芸英

六月二十三日,台北氣溫高達三十六度。下午兩點,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系統工程師張金順(視障圈稱他「順子」)帶領六名相關同仁進入國家兩廳院(簡稱兩廳院),此行的任務是聽取兩廳院的導覽內容,與兩廳院一同討論更適合視障者的導覽內容規劃。

這天的導覽是由兩廳院的導覽員引領大家開啟認識兩廳院的旅程。 「時時刻刻」

導覽員先從戲劇院的大廳開始介紹。兩廳院於1987 年 10月正式對外開幕。

2017年10月恰逢三十週年,戲劇院更換地板,舊地板變成了藝術品。導覽員帶大家從作品右方看過去,可看出中文「三十」的字樣,從左邊看到的是阿拉伯數字的「30」,兩邊的視角有不一樣的驚喜。「這幅作品的材質是奧勒岡松木,用的是減法雕刻,就是畫好圖像後,再一個一個刻掉。」為什麼選用奧勒岡松木呢?「因為演出的時候,表演團隊可能會需要用釘子固定布幕或是道具,而這種木頭的纖維較長,具有彈性,較容易修復,所以戲劇院翻新後仍用奧勒岡松木。」

順子建議導覽員,時時刻刻的構思,由於視障者看不到,可以一邊講一邊讓視障者摸,「讓我們可以感受設計者的用心,並藉由講解讓視障者融入情境中。」

這座藝術品很大,張開雙臂也沒辦法觸摸完整的樣貌,順子提出一個大方向,「如果可以,面積太大的作品製作成縮小的版本,太小的東西則放大,讓視障者都可以觸摸,導覽員講解時,視障者會更有概念。」

戲劇院大廳的牆壁都是大理石,經過精密安裝,每道紋路都有連貫喔!

環顧大廳四周,導覽員請大家摸摸牆壁、地板和柱子,「這些都是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你們看這些花紋,為了呈現裝置的一貫性,經過精密安裝,每道紋路都有連貫喔!」原來,建造這座劇場時,特地到義大利買下整個礦山,再運到花蓮加工,然後送到台北,工程浩大。

轉個身,到處看得到紅地毯,這地毯的用意除了迎接每個來看演出的貴賓外,還有另一個用途,就是防止走路的聲音影響節目演出,讓欣賞節目的觀眾能有一個安靜的空間。

兩廳院到處看得到紅地毯,因為他們視每一個觀眾為貴賓。

說到這裡,導覽員出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兩廳院和台北哪個知名飯店很像?」

很快的就有人說出答案——圓山飯店。沒錯,兩廳院和圓山飯店都是由已故的楊卓成先生設計的。

觀眾席和舞台的秘密

接著一行人進入觀眾席。

導覽員請大家坐下,她敲一敲椅子,是紮紮實實的實心木頭,從以前到現在幾乎沒壞過,三十幾年前要價上萬,換算成現在可不得了。

觀眾席內的空氣是從外面抽進來的,進入地下室各區域空調箱,內有二次濾網、冷卻盤管(降溫除濕)、熱水盤管(升溫)、再由送風機輸送至室內,「請你們摸摸座位正下方的圓柱,會有個小驚喜喔!」大家伸手一摸,涼涼的,原來是冷氣出風口。

觀眾席座位正下方的圓柱,原來是冷氣出風口。

「好小的風喔!」順子說。但導覽員回,「是因為現在為非演出時段,所以空調節能,才會感受風量比較小。」

她再請大家摸摸椅背下的孔洞,那東西具吸音效果,因為每一種不同的表演都有不同的殘響(殘留聲音的效果),適當的殘響可以使聲音更飽和。

戲劇院跟音樂廳的大小和座位也都不一樣。戲劇院的觀眾席較小,沒有任何間隔,長長一條到底,不過位置前有充裕的空間讓觀眾走動。

導覽員請順子坐在一般人所稱的第一排的位置,這地方離舞台近在咫尺,「其實這是第三排,那麼第一、二排到底去哪裡了呢?」

她請順子站起來往前走一兩步,伸手摸舞台樂池前緣,並在他的手掌上畫了一道弧形,「樂池邊緣的形狀大概是這樣。」消失的兩排座位就藏在樂池下方的空間,笑稱這是「神奇小機關」,可以上升或下降。

順子觸摸舞台最前緣的縫隙,裡面藏有二排座椅。

為什麼需要隱藏這兩排座位呢?導覽員解釋,這兩排座位是在舞台區,所以會以演出使用為主。

離開觀眾席,一行人跟隨導覽員的腳步,拉開兩道厚重的鋁合金門走出戶外,這兩道門隔離外面的噪音,同時防止冷氣流失。

走進音樂廳,管風琴是重頭戲

下樓梯時,旁邊的石雕造型特殊,「你們猜這是甚麼?」望向遠方,湛藍的天空鑲著幾朵白雲,有人猜對了,「大大小小的雲朵。」沒錯。

兩廳院外樓梯扶手,做出雲朵的造型。

望向遠方,湛藍的天空鑲著幾朵白雲,沒錯,那造型是「大大小小的雲朵」。

再往前到藝文廣場的「中間」,這也暗藏玄機,「當你們用力拍手,拍完那聲音像被『吃』掉似的,結束了,不會出現任何回音。」頓時批哩啪啦的拍手聲四處響起,的確,立刻停止。至於為什麼,導覽員賣個關子,下回分曉。

順子在兩廳院中間的廣場用力拍掌,聲音瞬間結束,他也覺得稀奇。

一進國家音樂廳大廳,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幅濕壁畫——樂滿人間。濕壁畫是用濕的灰泥繪成的,必須在牆壁乾之前上顏料,塗上去就不能更改,是一種跟時間賽跑的繪畫過程,這是濕壁畫的特色。對視障者來說,濕壁畫只能靠導覽員解說,不能摸。

接著是重頭戲——管風琴。這時多了一位兩廳院的工作人員劉大哥,也是少數館內會彈奏管風琴者,對管風琴瞭若指掌,因此特地請他解說。

劉大哥親自示範管風琴演奏,哇,頓時讓人感受管風琴的氣勢,它以豐富多變的聲響與宏大的音量主宰全場,難怪被喻為「樂器中的貴族」。

管風琴由享有盛名的荷蘭Flentrop公司於1987年所製作的,全手工打造,整座管風琴長14公尺、高9公尺、深3公尺,共有4172根金屬及木管共同組合而成。

管風琴是一種古老的鍵盤樂器,除了手彈腳下還要控制一排踏板,手腳併用外還要調整兩側的音栓,劉大哥彈起來顯得非常忙碌,真可用「手舞足蹈」形容。

劉大哥特別解釋左上角的後照鏡,由於演奏者背對觀眾,若與他人合作演出,便可透過後照鏡看到指揮和觀眾了。

鍵盤左上角有個後照鏡,因為演奏者背對觀眾,若與他人合作演出,便可透過後照鏡看到指揮和觀眾了。

參觀「綠色交響詩」,進入導覽尾聲

導覽的尾聲,一行人來到國家音樂廳的「綠色交響詩」。這幅作品的創作者是人稱「綠先生」的法國公共藝術家派翠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他認為植物不一定要長在地上,也可以沿著牆壁生長,被喻為一幅有生命的藝術品。

「如果你靠近的話可以聞到植物的味道喔!」導覽員說,「因為此件作品會定期噴灑肥料,不適合觸摸,會以『聞』和『聽』為主。」

靜靜地聽,連水滑落的聲音都聽得見喔。

接著導覽員請順子坐下,此時澆水系統正啟動,以緩慢的速度從上面流下來,她請大家靜靜聆聽水聲,包括水滴下來的聲音、水滑落的聲音、水微微流動的聲音……慢慢的,水打在葉子上的聲音越來越清晰了,順子說,「感覺正在下雨。」

結束導覽之前,兩廳院安排視障朋友聽植物牆的水聲。

雖然置身於室內,但彷彿在綠地或森林中。

順子非常滿意今天的導覽內容,「今天的導覽百分之九十符合視障者的需求,某些部分可能得做教具;基本上大的做小,小的放大,可行的做模型。」而經過這一番解說,兩廳院的樣貌和故事也深植大家心中。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