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搭上和世界分手的列車

文、圖/陳俊源

「搭上和世界分手的列車」這句話出自知名作家劉克襄先生於2021年出版的著作《小站也有遠方》。被他這麼形容的,是曾經每日一往復開行於枋寮臺東間的普快列車。這班車,隨著2020年底南迴線鐵路電氣化,於同年12月22日晚間六時許抵達終點枋寮站後,開進了時光裡。

還好,我們還有「藍皮解憂號」!

當普快列車將要停駛的消息傳開,原本每天開行卻載不到多少旅客的慢車,一夕爆紅,無數民眾無不把握最後機會,搭上這班車。社會各界也紛紛呼籲,讓這全臺僅存,可以開窗的古典列車繼續行駛。於是,過去人們稱為「普通仔車」的藍色火車,搖身一變,成了觀光列車「藍皮解憂號」,於2021年10月華麗回歸!

列車停靠太麻里,與火車頭合影。藍皮解憂號車頭原本是橘色,配合列車復舊所以改成海軍藍。

有好一段時間,我都只從網路上的直播鏡頭看著這班車緩慢地駛過多良站紅色欄杆的月臺,始終找不到機會再次踏上旅程。端午連假,正好有朋友邀請同遊,那就利用這個機會,去見見這群「老友」吧!

對坐普通車內對坐的兩人(背景是通過海岸線的列車窗景)。

已成為觀光列車的藍皮解憂號,目前由臺鐵公司委託雄獅旅遊經營,要搭車的旅客需直接向旅行業者購買行程,一般的車站窗口是買不到票的喔!我們早已預訂好連假首日來回班次,到了枋寮站後,直接前往位於車站左方,以舊鐵路員工宿舍改建而成的「藍皮印象館」報到。雖然是搭火車,整體感覺卻猶如要出國般,確認身分後,服務人員發給我們一人一份資料袋,內有乘車券、紀念明信片、胸章、扇子、紀念貼紙等,還可以現場換一杯特調冷飲;而重新佈置的舊宿舍,也充滿了藍皮列車的元素,各式的解說看板、照片以及裝飾,讓旅客們提前感受這藍皮火車的氛圍。當然啦!現場也少不了周邊商品販售,讓大小朋友們帶回喜歡的火車小物。

回到枋寮車站,由兩節柴電機車牽引的藍皮解憂號已停在月臺上等候。這天有許多遊客遠從各地前來搭乘,甚至有旅行團,坐遊覽車來「轉乘火車」到臺東!

上車前,工作人員發給每位乘客無線導覽機,可連接上報到時資料袋裡的耳機,就可以在旅途中聽取隨車人員的導覽說明了。進入車廂,熟門熟路地找了靠海側的位置,轉好座椅的方向,打開窗戶,哇!令人懷念的感覺又回來了!

開車時間到了!列車緩緩滑出枋寮站,步入南迴線鐵道。風從敞開的窗戶吹進來,帶著柴油火車的氣味以及南國鐵道特有的海洋氣息,車輪行走於鐵軌發出鏗鏘聲響,舊式的電扇轉動著古老的韻律,輕輕搖擺的列車帶著許多愉悅的心駛向美麗的大山大海,這趟聽南迴鐵道說故事的觀光列車之旅就這麼展開!

通過海岸段,拍到看海的女孩(經當事人同意刊登)。

南迴線,連結臺東與枋寮之間,約98.2公里的鐵路,是環臺鐵路網最後一塊拼圖,無數的工程人員耗費十餘年光陰,打通這條穿越中央山脈尾脊,途經壯闊山海美景的火車路。1991年底通車後,往來於高雄臺東間變得不再遙遠,而這條鐵道的美麗風景,也在眾多曾搭乘過的旅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記。只不過,沿途許多的小站,快車不停靠,而站站停的慢車又稀少,人們只知道鐵道之美,卻鮮少有人停下來,細細品味地方的風土和人文。所以,這條鐵道是寂寞的。紀錄片名導蕭菊貞多年前拍攝的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就記錄下南迴線電氣化前最後的純淨風光,也刻劃出相當深厚,人與鐵道之間的情感。而這班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將帶領乘客們停靠南迴線上幾個有故事的小站,或以慢速通過特定路段,讓乘客們仔細品嘗這條鐵路的美好。

去程第一站停靠有「最大的小站」之稱的加祿。擁有兩個月臺與十多股軌道的廣大站場,可是除了觀光列車之外,一天只有四班列車會停下來,但真正在此上下車的旅客寥寥可數。最熱鬧的時候莫過於專車的到訪了。旅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出站,到車站前據說是因應戰備與緊急救援所需設置的直升機停機坪參觀、合影;來到這裡,也有許多乘客到票口,購買「加祿到東海」的舊款名片式車票,蓋上戳記,作為到此一遊的特別紀念。短暫的列車停留時光,是這個站辦理軍事貨運之外,最有人氣與收入的時刻。

作者在加祿車站前面直升機停機坪,拿著最大的小站手牌。

火車繼續往前,通過內獅、枋山兩個小站,大海漸漸成為右側車窗的風景主角。但通過枋山站後路線隨即轉入山區,準備通過此段鐵路隧道最長也最密集的區間。在與守護落山風的「最孤獨小站」枋野打過招呼後,列車行駛於一個又一個長隧道中。南迴鐵路最長的是「中央隧道」,全長超過八公里,在北迴線新觀音隧道通車前,曾經是全臺最長火車山洞。蕭導演的紀錄片裡,工程人員說,他們花費近十年的時間打通這個隧道,現在火車開過去只要不到十分鐘!一想到這裡,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動!此時,列車內燈光轉為「夜燈模式」,原本白亮的日光燈變成昏黃的小燈,車廂內的氣氛宛如回到過去古早時候搭夜車的情景,難道我們正穿越時光隧道回返過去?

離開了長隧道群,火車開行於山側與海邊,車窗風景被美麗的藍色大海與壯闊的翠綠山巒填滿。導覽人員十分賣力地介紹沿途經過的風景。對我而言,從小在這條鐵道上往來,已不知行過多少次。長大後獨自一人搭乘平常運行的普通車也不曉得走過幾回了。火車會經過的車站、橋樑與海灣,都像是跟著自己長大的夥伴,而搭著的列車更如同老朋友般。忽然有種「乾脆也來當導覽員吧」這樣的想法。可以時常搭這班車,還可以和許多來自各方的遊客分享南迴鐵道的故事,應該會很有趣!

多良段的窗外風景。

列車即將通過南迴鐵路電氣化時改建的多良段鐵路。導覽員提醒車上的乘客「準備好」捕捉宛如「海上列車」的無敵海景!為了讓這趟觀光列車的旅客可以有時間好好享受這段風光,列車特別降低行駛速度,緩步開行於臨海高架軌道上。由於舊的多良隧道無法容納電氣化鐵路所需的電車線設備,因此電氣化施工時另建新線,沿著海岸以高架方式繞過舊線。據說施工單位為了保留這段鐵道最美麗的海天一色,特別將電線桿全部裝設在靠山側,每當列車行駛於此段路線,從車窗向外望,只見太平洋的海和藍,還以為火車就開在海面上!也有人形容這段好像宮崎峻《神隱少女》動畫中的場景!火車慢速通過已裁撤的多良站紅欄杆月臺,觀光列車上的旅客們紛紛向左邊觀景平臺上的遊客揮手,看著火車的人們也向列車歡呼!裝設在多良站的直播攝影機,也將此景透過網路向全球放送!

長條椅普通車。想像中的《神隱少女》海上列車。

這班觀光列車,經過三個多小時後開抵臺東。大部份的旅客在此下車繼續其它行程。我們則是在車站內稍事休息,再返回月臺搭乘下午從臺東開回枋寮的班次。為什麼同段路線要搭兩趟?因為停靠的車站不一樣啊!

雖然是同一條路線,但來回車班有不同的停靠站安排。連火車上的吃食和飲料也不同;上午往臺東的班次,會在車上發便當和水果做為午餐;下午則會發放烏龍茶與甜點。特別的是,下午往枋寮的路途中,會有較長時間停靠金崙站。進行「部落走讀」活動,由當地的原住民擔任部落導覽,帶領遊客在原民生活的村落中穿梭,分享金崙當地居民的生活與人文風貌。雖說時間不長,但有趣的解說與豐富的部落故事,讓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金崙部落走讀。金崙黑色天主堂前合影。

金崙開車後,會再次以慢速通過多良段。趁此機會趕快「補考」,多拍一些照片,也順便到列車上別的車廂參觀。目前擔任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的普通車廂有多種形式,除了從前對號快車使用的一般座席車廂,還有由印度引進,俗稱「印度仔」的通勤型車廂,也有過去為了都會大量旅客輸送需要誕生的長條椅車廂。南迴線電氣化完工,普通車退役後,特別以高規格進行復舊與維修,無論車輛內裝或外觀,都儘量回覆到最原始的樣貌。這群火車,也成為臺灣鐵道目前少數留存下來,能夠見證早年交通發展歷程的活古董。相當珍貴!

俗稱印度仔的通勤型普通車廂。

行程接近尾聲,駛抵終點前最後一個停靠的小站,是上午快速通過,平常也極難到達的秘境車站「枋山」。遠離聚落與公路的枋山站,外頭只有大片的芒果園,沒有什麼居民,於是這個站成為了臺鐵每年上下車人數倒數前三名的車站。但就地理位置而言,枋山是全臺鐵路最南端的車站,如果天氣與季節都剛好,可以從車站望見南臺灣金黃的絢麗夕陽。月臺上也有標誌著「最南端車站」的鐵牌可供旅客拍照,做為打卡的地標。

台灣鐵道最南點:枋山站月台。

專車在傍晚的斜陽照映下回到上午出發的枋寮站,結束了一天跟著藍色火車追風看海的行程。換乘雪白車身的新自強號往大城市去,感覺像從過去的時光走回來。對年輕人而言,可以打開窗戶的火車是新奇的;對年長的人來說,綠色的座椅和電扇是舊時代裡不可或缺的生活印記。現在的「藍皮解憂號」,是昨日引領我追逐夢想、體會青春苦澀、擁抱回憶的「普通車」。雖說現在要搭到她,得付出比過去直接買票多上好幾倍的代價,但是,能夠暫時和「現在的世界分手」,乘著懷念的列車旅行,一切還是很值得的!

期待未來,有緣在這班車上與你相遇,一起搭火車出去玩!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