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家的延伸
文/陳芸英
她用簡潔美麗的文字誘惑我,「這裡環境幽靜,天光雲影共徘徊,來雙溪玩吧!」
這位弱視的音樂老師原本推薦我走一段劉克襄筆下的秘徑,路長八公里,路途平坦,人車稀少,適合視障者健行。但行前我們起了貪念,覺得路程太短,乾脆把距離延伸至近郊的灣潭步道,時間就選在她沒課的空檔。
這天陽光燦爛,我搭著搖搖晃晃的區間火車,路過暖暖、瑞芳、猴硐……等寧靜的村莊,來到這座滿山碧綠的小鎮。
我按她的指引,出站左轉,經兩條溪,抵達她任教的學校。我打開手機想撥電話通知她,卻跳出一則訊息:「一早先聞到撲鼻的花香,見到金黃的陽光,以一顆期待的心等待你的到來;這小小的雀躍藏在內心裡陪伴我上完早上的課……」聽起來多像戀愛的感覺啊!
這是我們第二次碰面。學聲樂的她,大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還在國家音樂廳演唱過呢!我不知道彼此為什麼成為好朋友,也許都有深埋在我們骨子裡未被察覺的什麼相似的因子吧!
她整理裝備,特地檢查手杖放了沒,「聽說有蛇,我要『打草驚蛇』。」
她抓著我的手肘走,這是明眼人和視障者同行的標準姿勢。走出校門,她熟門熟路,指著斜前方介紹一家冰店;聞到滷香,「那是自助餐店」;走在街上,隨時有人過來打招呼,「去哪裡?」「吃飽了沒?」我們正要用餐呢。
店家的老闆跟她很熟,或者該說整個鎮上的人都認識她吧,她在這裡任教十七年了呢!吃麵時,她的手沾了油膩,便逕自往廚房的洗手台過去,老闆忙碌之餘順手拉她到水龍頭下,她洗完手,摸著幾張桌沿安全無虞的回到座位;這些小動作自然的形成一幅用餐風景。
我們在雙溪火車站旁搭一輛免費公車出發,車往山上蜿蜒而行,放眼望去,層巒疊翠。
原本說好這趟健走我當她的眼睛,她當我的嚮導。但擅於收集資訊的她竟聯絡里長當專業解說員,而古道熱腸的里長伯剛好有空……聽到這兒,我暗自讚嘆,「哇,真厲害!」她還問司機,「你知道里長的家怎麼走嗎?」司機就直接把車停在里長家門口讓我們下車了哩。
灣潭古道依灣潭溪修築,伴著潺潺溪流聲,沿途都有綠蔭,微風徐徐,走起來十分愜意。里長說,過去村與村往來的路多而密,古道遍佈於全鄉各境。
整條步道坡度平緩,只有幾處佈滿大小不規則石頭的路面,隙縫間有水流,這時她才拿出手杖探路,小心翼翼的走,笑稱像溯溪。
她沿途用聽覺收集生態,「你聽,是『噪鵑』,名字取得好,真的很聒噪啊!」途中有老鷹飛翔,一般人不常見的山羌、猴子……也經常出沒;突然一陣聲音傳來,「里長伯,是烏鴉嗎?」果真是耶!往山裡去,有幾座小瀑布隱現在林蔭間,這時水流聲小了,「遠離溪流了嗎?」連葉子碰著葉子發出簌簌刷刷的聲音都聽得見。她也喜歡有景色的地方,微弱的視力仍可感覺光與影的變化,光影交錯,雖然斑駁,卻也瑰麗。
回程我們趕上最後一班車下山。
車上只有我們兩位乘客,司機跟載我們上山是同一人。我們認出彼此,寒喧幾句,多了親切感。車開到一處,他突然停下,「你看,是藍腹鷳,」示意讓我拍照。但牠不斷移動腳步,怎麼拍得到?司機乾脆把手機拍下的照片秀給我看,「這張是公的,公的比較漂亮……」這也算純樸鄉村的特色吧!乘客像朋友,接駁車像旅遊車,司機像嚮導,他們以舒緩的節奏慢慢的過日子,整個村莊的規矩自成一格。
接著她也向我介紹藍腹鷳,說是雙溪最珍貴的鳥類,生活在兩千公尺的高山林地……那富情感的語調彷彿藍腹鷳是自家的,別的地方可看不到喲!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年有那麼多老師爭取外調,而她卻寧願守住偏鄉的原因──這裡就是廣義的「家」,鎮上的居民是廣義的家人;從火車站到學校,兩點一線,構成她主要的生活網;她利用嗅覺、觸覺、聽覺、詢問……建構屬於自己的舒適圈。我覺得雙溪不僅是作家筆下的世外桃源,更是她的世外桃源;之於我,則是忙碌生活裡逃頓出來的一段悠閒時光。
落日黃昏,我搭乘區間車緩緩的離開。我好慶幸當她提出邀請時我沒有拒絕,否則無法將這美好的感覺帶回家。
備註:本文轉載自2017年六月份聯合報繽紛版「唯有愛,無障礙」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