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思考的慣性與改變
文/游高晏
暑假看起來是放鬆的,亦是緊繃的。
與漫無規律的日常抗爭,是一種壓迫;與不小心就昏睡、該睡卻興奮著的身體拉鋸,是無止的錯亂。
即使三餐正常餵飽,即使母親努力陪伴或督促運動,即使夾著三兩本書走到哪帶到哪,原本的思考慣性,隨著學期結束,生活節奏改變,外界資訊蜂擁而至,身不由己地剎不住車,撞成一團混亂不已。
半個月來,嘴角長了一個大水泡,臉上的痘痘此起彼伏地忙著見人,鼻翼還有些濕疹造成的脫皮。
於是,不得不想辦法改善。
不等「微解封」,就常去找一條「合法」步道,一次走上五六千步,逼迫自己流汗;或是趁人少時,火速衝去傳統市場,幫母親提重物,搬一些當季的蔬果回家吃;也會在飽得不想動的晚餐後,與沙發上的小狗擠在一起,陪二老追一齣沒什麼邏輯和理由的仙俠劇(顏值也還好而已);無事時,去妹妹房間蹭冷氣,爬上她的雙層床上鋪(更涼),躺一個美人魚的姿勢,默默陪著她辛苦備戰指考。
打字,是暑假中最費力、又最不可荒廢的事。雖然,常常同一個字打錯三四遍,氣得一旁「觀打」的母親冒煙。但是,這很慢很矬的一指神功,可以收集我散亂的思考,逼它們部分形成文字,告訴自己和世界,我仍以高等靈長類動物的模式存在著。反正,時間的節奏,在我這,從來與「快」無關,也「節省」不了。
剩下的空檔,思考就像細胞液溢滿了我的軀殼。
這樣的思考,不一定有條理,四處坑坑洼洼,需要填補;不一定有紀律,塗滿了情緒與顏色,需要調和,例如我寫了一封Email給老師,詢問期末作業的具體狀況,就開始——擔心老師太忙,無暇理會我;擔心自己的「特殊」,此作法太司馬昭之心,使之不以為然;更擔心達不到他人或自我期待,令關心我的人失望令自己失落。
又例如,假期的寫作:應該有感而發、隨心而至,還是衝著獎項與肯定、努力琢磨文字?
還要想,關於疫情的種種:疫苗該不該打,我和家人的身體承受能力,期待的種類與時程,AZ、Moderna、BNT的優劣……
世界,第一次把我和其他人一樣,公平地關在家裡,要想與外界連結,需靠文字一途。
夏天的傍晚,來爬山的人變多了。為了閃躲人群,我們有時要走到旁邊的亂石堆上;汗水溼透了口罩,不知還有沒有隔阻病毒的功效;想喝水,要找個寬敞的角落,背過身去,小心除下口罩,大大的灌下一口水,再趕快拉上。
這個暑假,不僅思考習慣,人們的相處模式、生活的日常行為都在改變,必須一齊調整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