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給新鮮人的一份禮物
編者案:由教育部主辦、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協辦的「102大專視障歡樂營」在7月8日至11日在溪頭舉行,在四天的研習中,有不少精采的演說,本刊摘錄「勇敢仿冒人生」「把大學當buffet,盡量吃到飽」「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
」和「哈佛幸福學」等部份內容,提供讀者參考。
文/編輯室
勇敢仿冒人生
如果你到現在還不知道你未來想做什麼,沒有想法,建議你可以參考王品董事長戴勝益,他說過一句話,「我要勇敢的去仿冒人生」,抓一個你可以仿冒的對象,去學習他的成長軌跡,從中找出你的方向。
像戴勝益所仿冒的對象就是許文龍。
這樣仿冒的好處是,你不會像海底撈針一樣亂摸索。有了model,就像在海底抱著一個浮板,它會有動力拉著你往前走,可以減少你摸索錯誤的時間。況且,這些人到現在都還蠻成功的,或許可以讓你大方向沒錯,可以安心的遵循。
如果你對未來很茫然,建議你先複製一個你喜歡的人的經驗當作你仿效的對象;仿冒的對象不限一個,當你有了仿冒對象你就有了力量。
把大學當buffet,盡量吃到飽
建議同學,「把進大學當吃buffet,盡量吃到飽。」
大學有很多資源,但很多人都放棄了,很可惜,例如學校有健身房、體育室、游泳池、圖書館、諮商中心、視聽中心、善用網路,可以參與很多社團,還有修很多課認識不同系的同學、老師和朋友,此外學校常會安排很多演講,更有獎助學金可申請……大學的資源真的好多好多,如果你真的願意好好利用,不一定在讀書方面,你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學問),而擅於利用大學的資源,可以讓你出社會得到很多的幫助。
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
記憶是學習後的最終表現,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成果;而計劃性的複習,才是獲得永久記憶最有效率及最有效果的方法。「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可以說明這個主題。
如果說牛頓是物理學的大師,艾賓豪斯就是心理學的泰斗;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對心理學的啟發,如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對物理學的影響。
赫爾曼•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國的心理學家,他是第一個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衰退的心理學家。他在1885年出版了《關於記憶》一書,其中談到了他的實驗結果-遺忘曲線,從此,記憶研究便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
為了避免受到既存記憶的影響,而能夠客觀地研究記憶與遺忘,記憶的實驗必須採用標準化、一致性的測驗項目。因此艾賓豪斯做了大約兩千多個這樣無意義的單字,把每個單字寫在一張卡片上,然後將卡片混合,並隨機抽出若干字來做為記憶實驗的內容。
他以自己為實驗對象,每次實驗取出若干單字,加以排出字序後,測驗自己需要重複幾次才能完全記住這些字序,間隔不同的時間來測驗自己的記憶狀況,了解遺忘的狀況,同時也測驗複習之後,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再重新完全記住這些字序。
實驗的結果得到了一些遺忘規律:
剛剛記憶完畢的記憶量可保留百分之百,但20分鐘後只記得58%,1小時後只記得44%(56%記不起來),9小時後只記得36%,1天後剩下34%,2天後還有28%,6天後只留下四分之一(25%),隨著時間月就留在腦子裡的記憶量越少;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不見了,這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
艾賓豪斯的實驗發現了幾個有關記憶的重要原則:
學習一旦停止,即開始遺忘。
記憶有不同的生命期限,有些記憶很短,只記得幾分鐘,有些則可以記得幾天甚至幾個月。
重複學習使得記憶維持較久。
最有效的複習是在記憶曲線急速下降時,也就是即將大量遺忘的時候。
記憶是逐漸增強的,間歇性的複習可以將遺忘的速率降低,並延長其記憶的時間,逐漸將學習過程中的短期記憶轉換成為長期記憶。
艾賓豪斯用科學實驗的方法,成功用量化呈現遺忘的特性,不但說明「複習」是減緩遺忘的重要關鍵,也指出複習的最佳時機。
你怎麼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你要怎麼認識你自己的學習能力呢?以下這活動設計這只是一個參考,大家不妨參考。
請將雙手十指交扣,如果你的大拇指左手在上面右拇指在下面的話,你是屬於右腦型的人物,表示你比較常用到右腦,右腦比較發達;相反地,如果你的大拇指右手在上面左拇指在下面的話,你是屬於左腦型的人物,表示你比較常用到左腦,或者你平常講電話適用左耳聽還是右耳聽,如果你都是左耳聽電話,或抱胸左手在上的話,那麼你也是屬於右腦型的人,相反地就是左腦型的人,這只是粗部概念,也有人左右腦都很強。
左腦學習者有以下幾個特色:
處事態度有條理,有系統,有步驟可遵循
注重邏輯與分析,理智且理性思考
做事有系統,從多元角度和資訊中,作邏輯性的判斷
偏好有條理、有秩序、有充裕資料的學習方式
喜歡收集資料,製作表格和計劃
能夠遵守規章、指令或守則
會規劃、安排時間
喜歡有明確的指示,告知如何去完成指定的工作
右腦學習者以下幾個特色:
依靠自己的直覺,以直覺解決問題
學習時偏愛以腦力激盪或團體討論方式
不喜歡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喜歡團體性質的學習方式
喜歡用不一樣的方法來做同一件事
充滿創意、不喜歡遵循特定的準則
喜歡自由探索的學習方式
人類頭腦有一千五百億個腦細胞,可是有百分之九十五致死都沒有被開發運用,像愛因斯坦死後被解剖發現有百分之九十都沒有被開發,所以你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分享「哈佛幸福學」的一堂課
「哈佛幸福課」裡提到一個研究,他們針對兩百五十名「邊緣」學生在五年內無限制給予各種優秀的學術、心理治療等等的協助;另外再觀察兩百五十名學生,做為對照組,但不給予任何資源和協助。
他們追蹤這五百名學生觀察四十後發現,這兩組的犯罪率和健康程度都差不多,但在「酗酒」和工作表現方面出現差異;反而是沒有給予任何資源的那一組酗酒率較低,而且出社會後工作表現也比較好。
這個研究讓人想起,很多學生在校都會要求老師要給予很多,想到什麼學校就該給我什麼服務,也會要求家裡要給予該有的支援,「因為我眼睛不好」的理由;所以這些要求都是應該的,大家都應該來幫助我。
此外,哈佛大學還作一個研究,他們針對爭取「終身職」的教授作一項審核而做了一個問卷,問他們:如果審核通過就可以獲得終身職,你會覺得如何?會很快樂嗎?如果沒有呢?會很難過嗎?
他們回答,「獲得終身職開心極了!夢想成真!我接下來的下半輩子都會很快樂。可以專心做研究,不用和別人競爭了。」
然後他們去問那些沒有獲得的人,他們覺得會很沮喪很難過,而且覺得一輩子都沒希望了。
結果揭曉,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人獲得終身職,有人沒有。
但過了半年,他們再去訪問那些獲得終身職的人感覺怎樣,結果發現,在獲得終身職之前很快樂的教授在獲得終身職之後仍然很快樂;在獲得終身職之前不快樂的教授獲得終身職之後仍然不快樂;這答案告訴我們,你的快樂與否不會因為得到什麼而有所改變,如果你希望快樂現在就可以快樂,而不是要獲得什麼才快樂。
對於未能順利取得終身職位的人,也是相似的情形,雖然知道結果很難過,最後還是回到原來的情況。
這研究結果表示,利用外在因素來改變長期快樂程度,是很困難的。期望外在的改變會讓人快樂,這樣是行不通的。正確的應該是期望、相信內在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