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阿里山「鐵份補給」之旅

文、圖/陳俊源

「阿里山」對不同世代的臺灣人而言,有著很多共同記憶。日出、晚霞、雲海、神木、小火車,只要一提到阿里山,我想你應該也會直覺地跳出這幾個被稱為「阿里山五奇」的詞句吧!但對於視力不佳的視障者而言,能夠以身體感官最直接體驗到的,非「小火車」莫屬!搖晃行駛於山林之間,時而爬坡,時而彎繞,再來個有名的「阿里山火車碰壁」,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又倒退;響亮的列車鳴笛聲迴盪在山谷間,轟隆運轉的火車頭奮力推動車廂登上海拔兩千多公尺的高山,被芬多精和山間微風吹散的淡淡柴油味,如果這時候能再來個奮起湖便當……

這條命運多舛的鐵道路線,在中斷多年後,於2024年夏天終於迎來了暌違已久的全線復駛!於是,在明盲共遊的群組中,眾人紛紛敲碗,希望能有一次阿里山的鐵道旅行!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以及無法共同參與者的惋惜聲中,一行九人,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嘉義及阿里山五感「鐵份補給」之旅!

現在要從平地登上阿里山有很多種方式。最知名也最為方便的,當然還是搭乘阿里山林鐵小火車了!只是因為森林鐵道魅力實在無法擋!除了臺灣民眾之外,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也嚮往搭一趟足以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這條鐵道路線,因此,要搶到登山本線的火車票,困難度堪比名歌手的演唱會啊!在無法訂到車票的情況下,我們另外選擇了「臺灣好行」景點接駁服務的客運路線,改從阿里山公路上下山。想當年阿里山公路開通時,曾經險些讓小火車因為載客量直線下滑面臨廢線危機!時至今日,公路反倒是成了無法坐到登山火車的替代方案。真是「此一時,彼一時」的最佳寫照。

正準備從沼平開往阿里山的小火車。

從高鐵嘉義站搭上客運,約莫三小時左右抵達山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氣溫降低不少!我們特別約好了受過專業訓練的阿里山森林生態導覽員,帶領團員們走進阿里山的森林中,藉由專業的導覽,讓大家真正認識這片具有豐富生態與多變林相,兼具歷史、自然和人文的山林寶庫。以往來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只是跟著手中的導覽圖,走過例如姊妹潭、受鎮宮、香林國小、巨木群等有名的景點,拍個照證明「到此一遊」就差不多了。但這次不同!曾任職森林鐵道與擔任過巡山員的導覽員帶領我們從沼平車站出發,沿著步道往神木車站前進,途中經過哪棵樹有什麼故事?哪棟建築曾經是什麼用途而今又變成什麼?曾是全國「最高學府」的香林國小遷校後現在提供什麼功能?號稱「神蹟」,每年定期到受鎮宮向玄天上帝祝壽的「神蛾」其實叫做「枯球籮紋蛾」;看起來好像都長得一樣的參天巨木,怎麼分辨誰是誰?樹木的年輪用來計算樹齡那到底要怎麼算才是正確的呢?一邊走著,我們沐浴在森林芬多精以及有趣的自然知識中,居然不覺得累!最終搭上神木線小火車回到阿里山站,結束了第一天心靈飽足的旅程!

姊妹潭的「姊姊」。

姊妹潭的「妹妹」,湖面大小真的差很多!但是風景各有特色。

第二日透早,天還未亮的山區氣溫寒冷,但燈火通明的車站卻是人聲鼎沸!眾人一致的目的,就是搭上觀日列車,前往祝山觀日平台看日出。這條六公里多的「祝山線」鐵道,興建的目的正是為了阿里山日出,「搭小火車看日出」也成了登上阿里山的定番行程。可是,能搭到小火車,卻不保證一定看得到日出喔!這還必須看老天爺和太陽公公賞不賞臉。站在面對東方的「山景第一排」,看著雲層的色彩變化,漸亮的天色,山頭那兒露出些許金色和橘色雲彩,原本以為應該看得到那令人振奮的曙光,但等到了原訂的日出時間,仍未見期待中的萬丈光芒。好吧!看樣子上天是希望我們下次再來了。還是回到旅館吃碗熱粥、補個眠,別讓心情太受傷。

祝山觀日出,只見雲層透露金黃色但是沒有日出!

休息一陣子,上午時分再度來到阿里山車站,我們一行人搭上開往沼平的支線列車。前一天才來過這兒,這天再光臨,要走不同的路線感受山林!下車後,循著舊鐵軌,一群視障者走入了曾經是「水山線」鐵道的「水山療癒步道」。這條1930年代通車的林場鐵路,據說最遠可通至海拔兩千五百多公尺的東埔,甚至還可以通到新高口,載旅客前往登玉山!早年這條路線也是重要的運材支線,來回大約三公里多的步程,全是平緩的鐵枝路。共遊的夥伴們很多從來沒有這麼「正大光明」地走在鐵軌上,大家都覺得很新鮮!趁此機會,我也順便與大夥兒分享一下鐵道的基本知識,例如軌距、鐵道的樣貌等。雖然是全盲的視障者,走在鐵道上卻可以不用他人引導,因為只需以白手杖確認方向,並沿著兩條平行的軌條前進就可以了!夥伴們悠閒地漫步其中,輕鬆地聊天、唱歌,不久便來到路線的終點——水山車站遺址。過了鐵路橋,往上就是已有千年的水山巨木群。由多棵紅檜形成的合併木,是為了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演化而來,十多公尺的樹胸圍、二三十公尺的高度,在樹下的我們變得如此渺小!想想這些巨木在此處已存在千年之久,而身為人類的我們,再怎麼長壽也活不過它們十分之一不到的時間!面對自然世界的偉大與神奇,人啊!怎能不謙卑?

參加活動的團員們跟著導覽老師,步行在參天巨木的森林中。

森林中從神木站開往阿里山的小火車。紅色的車身在綠色的森林中特別亮眼!

駛入神木站的小火車。彎繞的鐵軌形成一條美麗的弧線。

高山行程在微雨中暫時畫下句點,我們搭車下山,回到市區。既然來到嘉義,五感體驗中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在地美食探險囉!一行人步行前往當地知名的文化路夜市覓食,品嚐名聲響亮的砂鍋魚頭、火雞肉飯,還有各式小吃、甜點,這兩天在山上穿梭消耗的熱量,一夕之間又重新補滿!

從前的舊鐵路現在是水山療癒步道。鐵道在山林間,人們可以大方的走在鐵道上。

行程最終日,上午從嘉義火車站乘「檜來嘉驛」檜木列車至北門。這是目前林鐵及文資處於假日限定的觀光列車,由數節以檜木仿古貴賓車打造的木造客車營運,每月還有一次機會搭到由百年歷史的蒸汽火車牽引的班次喔!

作者與千年水山巨木合影。

嘉義北門,這兒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的維修重鎮,現有「北門車庫園區」開放參觀,展示許多珍貴的林鐵車輛。在這裡,我們安排由林鐵處資深工作人員導覽,讓視障者「親近」古董級的火車頭,摸摸火車的輪子、鐵軌的結構;說說林鐵的故事、介紹鐵道運作的原理。導覽老師還傳授我們早年森林鐵路沿線居民運送物資需要走鐵軌的特殊技法!眾人在這充滿鐵道元素的場域玩得不亦樂乎!真想辦個專屬視障者的「鐵道文化營」!

展示很多舊火車廂的北門車庫園區。

三天兩夜的旅行,就在每個人手中提著滿滿嘉義名產伴手禮的歡笑聲中結束。我們帶回去的,不只有一袋袋的餅乾和蛋捲,還有在山林之間聽到的故事、吸飽了無以計量的自然氣息、一點點沒有看到日出的遺憾心情,以及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豐富的知識及體驗!期待能再度前來,真的搭乘林鐵列車上山,聆聽小火車的吟唱,那2421公尺的迴聲!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