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 教育部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教育部
  [登入/註冊]       
:::左側區塊
 主要選單 
* 歷屆考古題專區
* 網站導覽
* 個人書籤
* 近期新書
* 出版社圖書
* 點字教科書
* 書目查詢
* 新聞雜誌區
* 蝙蝠電子報
* 「身」命力電子報
* 推薦與書摘
* 出版快訊
* 行動數位圖書館
* 視障行動學習
* 網路博覽家&APP
* DAISY/有聲書書目
* 統計資料
* 會員專區
*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中央區塊

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一起來超慢跑

文/力偉

步入中年後時常失眠,去年初便買了一支智慧手錶想記錄睡眠數據,卻意外揭露了另一項不願面對的殘酷事實——我的每日走路步數竟遠低於標準值。因平時除了上下班會外出,其餘時間幾乎窩在家。於是我開始尋找能改善睡眠品質的居家運動。很快在網路發現一項討論熱烈的運動——超慢跑。這項運動曾在日本爆紅,占用的空間小,強度也低,正適合我這個長時間坐辦公椅的懶惰蟲,也是對視障者友善的運動。

不過,超慢跑並非字面上的「超慢」,而須跑在一定的速度才有效。我找了一支三十分鐘的基礎影片來嘗試,影片裡一位身著輕裝的大叔,在風和日麗的景色下奔跑,背景播放著熱血音樂,大叔的步伐隨節拍器每分鐘180下的滴答聲規律抬高落下。我心想反正在家,就乾脆光著雙腳丫,換上輕裝,抱著「有動總比沒動好」的決心,開啟了我的超慢跑之路。

其實從小我並不愛跑步,但第一天的嘗試意外地順利。我甚至還咯咯笑著,暗自讚揚自己年過四十的體力,卻沒意識到很快就會迎來地獄級考驗。

第二天一早,雙腿除輕微緊繃外,沒任何不適感,我便充滿信心地在下班後再度開跑。但沒多久就感到不對勁。腳掌開始有要裂開般的疼痛,從腳趾縫一路蔓延到腳跟,接著爬上小腿肚。我不服輸,匆忙加快手臂擺動,可惜雙腿卻痛得快抬不起來。我聽見自己的踏步聲,被影片裡的節拍聲音狠狠超越甩開。我大汗淋漓奮力追趕,感覺自己像跑了幾個世紀,或至少也該有一半時間。結果跑向時鐘前,才驚覺分針似乎也跟著原地超慢跑,沒有移動太多距離。我咬牙苦撐到影片結束,一屁股癱坐在地板上,不禁懷疑起這項被稱為高齡者的最佳運動根本是個騙局。

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我的雙腿經常貼滿痠痛貼布,後來學乖了,刷洗了一雙舊運動鞋,不再赤腳跟磁磚地板對抗。隨著幾周、幾個月的風雨無阻下,我逐漸適應運動強度,才真正領會到跑步其實不如想像輕鬆,需要投入一定的專注度,除了時刻維持重心的穩定,隨時提醒自己要抬高大腿而非靠小腿蹬踏,腳踝落地時保持輕盈,才能避免過度用力而受傷,最重要是配合均勻的呼吸節奏。我循序漸進地提升難度,從原本每分鐘180步的基礎、到現在可以每天持續以每分鐘200步的速度持續跑四十分鐘。

適應了運動節奏後,我開始替自己找樂子,例如步伐間加入幾次跳躍、揮舞雙臂想像自己是某種鳥類,或快速急停轉身,加個投籃動作,幻想自己正在進行激烈的籃球比賽,也有幾回是將腿抬得更高,想像自己正在襲擊討厭的人事物。這些動作如果換在戶外,想必會引來側目,但在家就沒這顧慮了。

轉眼間,這項運動不但成為習慣,也開始影響周圍的人。朋友和同事看著我體態的變化,開始對超慢跑感興趣,有些人真的跟著在家嘗試,也有不錯的成效。這帶了的自信讓我開始思索下一個挑戰,要直接挑戰馬拉松比賽?想到這裡,我不禁又咯咯笑起,年過四十還能有這種體力,真不容易啊。「碰!」膝蓋撞上茶几,瓶瓶罐罐輕敲搖晃,有幾樣東西掉到地上。我踉蹌倒向沙發,雙手抱著膝蓋猛揉,心想下次推廣時要提醒大家: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本系統由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維護 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信
資源中心電話:(02)7730-0606, 傳真:(02)8631-9073, 地址:25137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商館B125室
捐款劃撥帳號:17137650 淡江大學募款委員會 (請註明:視障資源中心視障系統研發專用)
本網站通過第一、第二及第三優先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