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人生如戲,戲似人生
文/游高晏
最近得緣看了兩場戲。一場是今天去台北城市舞台看的京劇《徐九經升官記》,另一場前兩週在國家戲劇院看的中式歌劇《悲欣人生——夢迴李叔同》。
先要稱賞自己能夠安安穩穩、自始至終地融入劇場,在理解劇情、感受細節同時,清醒自處看客身分,不因環境因素、劇中情節變化、人物情緒起伏而過於緊張。這也許是因兩次的座位都較偏遠,讓我有明顯的距離感;又或許是所謂「社會化」的進步、減敏的進一步成功。
《悲欣人生》是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1880-1942)的真實故事,被搬上舞台。不僅因他是弘揚佛法的高僧,影響了眾多亂世塵俗中的人們;更為他跌宕精彩的人生,本身就極具戲劇張力。智慧敏銳如他,年輕時浪漫富有、個性跳脫、多才多藝,亦不免陷入家國崩塌、顛沛苦難的泥淖,人生大悲大喜、至痛至悟,恰如他最後手書的四字劇名「悲欣人生」。
人生之戲如弘一法師,雖已圓寂80餘年,在台灣、從南至北,至今演得場場爆滿。母親看得淚流滿面,連自言無慧根的妹妹也說有種莫名想哭的衝動。看不破、放不下的觀眾,硬生生承接這一齣從生命掙扎、情感羈絆中絕塵而去的悲欣大劇,怎能不痛。終了,全場一起吟唱的那首〈送別〉,不知是為大師的人生,還是為自身的過往,只有拭淚的人們自己知道。
若說弘一大師人生如戲,京劇《徐九經升官記》便戲似人生了。
玉田知縣徐九經才華橫溢,曾高中兩榜狀元,卻因長得四體不勻、五官不端、聲音不美,就被退作進士,且被安國侯當庭嘲笑:「今生休想做高官」。果然在一偏遠小縣一待就是九年,自言好比「靈官菩薩做了灶神」,直至侯爺和並肩王互告的官司無人敢受理,才得王爺出自私心保薦,由七品芝麻官一下子升任三品大理寺正卿。
徐九經抱著滿腔熱忱上任,第一夜就看狀子、五更點卯,才發現為何前任大理寺卿俱在公堂上「犯病」,離開玉田縣時為何烏鴉叫得人心驚肉跳。經他一番謁侯、拜王爺、審女主,釐清案情後,他亦明白提攜自己的非真恩人,一臉兇惡的也不見得就是壞人。如此讓本性良善的他,陷入三個徐九經——本尊與良心、私心的左右拉扯。終於醒覺,想到讓良心能安、壞人受罰、美眷終成的方法,把一個原本無法解套的案子圓滿解決。
雖然劇本極具喜感,情節十分戲劇化,有很多「恰好」與機緣,讓事情出現轉機,可是真正打動觀眾、產生共鳴的,是徐九經那段「當官難,難當官」的經典唱詞:一個自幼讀書為做官,滿腹經綸的才子,只因天生貌醜而被冷落,原以為此番做了管官的官,卻仍是「石頭縫裡一癟官」,「是升官還是罷官,是良心官還是昧心官」,管官的仍要被官管,最後結論「勸世人莫作官,不如回鄉去賣酒!」這種心情讓人在為他的唱功叫好之餘,唏噓不已。
官場黑暗不是王權時代才有的實景,現代人換了服儀、官話的套路多有不同,老百姓的感嘆卻仍未稍減。
另外,有些離題的感觸:傳統戲曲進入門檻、功力要求都很高,演員付出心力極多,卻似乎不受年輕人賞識,觀眾年長者偏多。今日到現場觀看,竟完全無冷場,節奏緊湊;看的人叫好聲、歡笑聲連續不斷,又很有品味與秩序,也大出我意料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