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遍地腥羶,滿街狼犬
林聰吉
台北市有兩條分別貫穿南北的大道,北邊是中山北路,南邊則是羅斯福路。這兩條路的名稱皆與政治人物有關,北邊那條當然就是紀念孫中山,南邊那條則是因美國總統羅斯福而命名。這兩條南北大道中間隔著一小段中山南路,然後在中正紀念堂交接,想當然耳,這建築物又是與另一位政治人物有關。
中山北路北走一直通到士林、天母、陽明山,戒嚴時期蔣總統上下班就走這條路,從總統府一路直達到士林官邸,至於陽明山則是當時統治者休閒散心的御花園。蔣總統每天在長長的中山北路來來回回,以中山先生信徒與繼承者自居的他,不知心中想的是什麼?從神州大陸到蕞爾小島,老總統在感傷之餘,大概還是在惦念著光復大陸、解救同胞的偉大志業吧?!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美國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而當時駐台美國人的主要休閒活動也大多圍繞在中山北路。這條路有美軍俱樂部,巷弄中林立的酒吧更是許多美軍流連的場所。不僅如此,就連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台灣分站也設在中山北路上。
如果說貫穿台北北區的中山北路串起了台灣當時政治、軍事的光點,一路迤邐而南的羅斯福路,就象徵文教、小型商業活動等庶民的生活。與羅斯福路一水之隔的永和、中和等地人口稠密,市井小民的日常恰與中山北路沿線的官方氣派成強烈對比。台灣早期最重要的幾所大學也都在台北南區,文風鼎盛,自然有著北區所沒有的儒雅氣息。
台灣的首要學府台大就在羅斯福路上,一九八○年代台灣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主要的領導人也多來自台大,而我這對於政治充滿好奇的憤怒青年,自然也就常在台大附近流連。在台大旁的書店買了不少政治禁書,在台大校門口參與了不少政治集會,也認識了一些和我一樣對現狀不滿的憤怒青年。對我們而言,中山北路是威權、保守、官方的象徵,而羅斯福路就代表著民主、自由與草根。
幾十年過去了,兩條大道沿路的風貌早已變了樣,很多當時對比的意象被打破了,被混同了,甚至被置換了。過去在街頭吶喊的,如今已巍然坐在廟堂之上,以前爭取要當家做主的,現在已在這個島嶼當家做主了。「而台灣真的有變得更好嗎?」如果連台大都不能自主選出自己的校長,那上述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很明確了。
擁有權力者都應該想想過去爭取當家做主的初衷,更重要地,現在當政的自己,未來在史冊上又會留下什麼評價。羅斯福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又在二次大戰主導美國投入戰場,成功擊退了野心的侵略者。羅斯福成了受後人尊敬與懷念的政治家。而現在台灣的當權者呢?他們將來又會成為怎樣的歷史圖像?
一百多年前的憤怒青年林覺民,曾對當時的政治氛圍,發出「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的怒吼,置身今日,竟令人也有如是的感受。從大歷史的角度觀之,無論是中山北路或是羅斯福路,它們所代表的意象都只是一時的,過去主張民主的可以變得威權,自由也可能變成保守。由北到南,行過台北市,已分不清中山北路、羅斯福路,今日政壇,所聞所見,盡都是遍地腥羶,滿街狼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