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如何將工程轉出成聲音檔
文/若飛的風
經過一年多的連載,這是「來玩數位聲音」的完結篇,我們要把辛苦配音色、掛效果器的midi 音樂做最後的化妝,然後輸出為音訊檔與朋友分享努力流汗結果的時刻了。在這裡先預告一下,這個專題結束後,若飛的風將要繼續與大家一起來學 Reaper 這個更友善、更自由的聲音工作站,請大家繼續不吝指正。
我們為midi 配好音色與效果之後就是要調整各樂器的 pan,就是樂器的相位。如同真實樂團一樣,midi 虛擬樂器的擺放位置也是有約定的擺法。通常貝斯在中間,和聲吉他在左邊,旋律吉他在右邊。若有鋼琴旋律吉他就要換到左邊,以免兩個旋律打架。有時還會把節奏吉他做一點時間差,擺到最左和最右兩邊藉以加寬立體感。其他的弦樂最好放在後面一點做襯底。非鼓類的打擊樂可以較分散的擺放,以產生動態感。
一般在輸出音訊之前我們會先針對各種樂器或聲部做 EQ的處理,讓它們在自己的頻率範圍內凸顯個性,當然也是為了避免過多的頻率重疊而使聲部混亂。這個工作要先在各個樂器處理,有時還會掛上壓縮器與gate,然後在總線做整體的調整。例如曲子中樂器較少,可以把吉他的音色調整飽滿一些,過濾60HZ以下頻率的部分,將160HZ至170HZ的頻率提升大約3到4DB,360HZ左右的頻率提升約3DB,3000HZ提升約3DB,7000HZ提升約8DB。
如果曲子中的樂器較多,就需要把吉他調整明亮些,過濾90HZ的低頻,360HZ 附近提升約2DB,2000HZ 可以提升約8到10DB,7000HZ 提升約8DB,其他樂器也可以酌量調整。調整完各聲部後,在總線掛上一個 EQ,做整體的潤色,最後就是匯出音訊檔了。
在 sonar 匯出音訊還有一些設定需要調整,例如檔案類型,這裡可以選的類型還蠻多的,可按照實際需要選擇。如果匯出後還要做處理,如燒錄成光碟,還是要做更進一步的後製處理,就選 wav 格式;如果只是作為試聽就選 mp3,採樣率選44100,採樣精度預設是32,除非以後播放的設備有高解析的能力,要不然改成 16 就好,因為精度越高檔案的體積也會愈大。
通道格式:
單聲道,把所有的音軌存成一個單聲道檔案。
立體聲,把所有軌道輸出成一個立體聲檔案。
分離單聲道,將每一個軌道分別儲存為一個單聲道檔案。
這也是看後續的需要來選,一般是選擇立體聲。
其他的項目可以按照預設狀況,除非有特別的需要否則不用更動。
最後一項是,選擇導出聲音檔的處理方式。快速合併,這個核取方塊預設是勾選的,一般我們會取消打勾,因為快速合併的音效會有些減損。當取消勾選後,會增加一個有聲合併,就是在導出音訊的時候一邊播放,這看個人的喜好。最後的最後找到匯出按鈕,按 enter。恭喜您!終於大功告成,放鞭炮囉!
送上一首我自己編的搖滾樂與大家分享。
PS.播放下面這首歌曲,建議使用IE8以上,或Google 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
https://soundcloud.com/rofysu/kyfrie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