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實際的倫理之探討——安樂死與殺戮!?
文/張閎霖
最近在國外網站關於探討安樂死與重度障礙的報導中,浮現出一位久違的名字——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他是位來自澳洲的哲學家,動物解放運動者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
然而,在特殊教育的領域上,他是位極具爭議性且又惡名昭彰的學者。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在上個世紀八零年代,他曾經發表一本名為《實際倫理》(Practical Ethics)的書,來宣揚重度身障兒童之安樂死。此書一出,誰與爭鋒,除了引來喧然大波及輿論撻伐之外,所到之處伴隨一堆身障者與衛道人士之抗議。如今,在消聲匿跡了二十幾年後,再度於美國廣播及論壇中散播要將重度障礙兒童安樂死合法化的驚悚言論,令人不勝唏噓!
當我們回顧八零年代實用倫理這本書,簡單地說,主要是以實用主義及功利主義的觀點來推廣他所謂的道德安樂死,認為要成為人應該要符合兩個要素,第一點即是人要能夠「自治」;第二點要有「自我意識」。當不符合這些要素時,為了全體群眾的利益與福祉,認為應該透過安樂死來讓那些已經出生且不具所謂「生存價值」的極重度或重度身心障礙嬰幼兒或孩童消失於人世中。彼得.辛格開始在八九零年代於歐美各大學中巡迴演講並且推廣他的邪說。尤其是在歐洲許多捍衛人權的天主教國家中;巡迴之處,許多宗教人士、學生、婦女運動者、身心障礙者及反法西斯主義者一路相隨示威抗議、蛋洗,甚至要求彼得.辛格滾出歐洲及學術界。當然,為此他也落荒而逃,消聲匿跡了好一段時間,從九零年代起,他的許多演講都被抗議者所破壞或阻撓。
實用倫理不僅論證扭曲,且駭人聽聞及荒謬可笑。彼得.辛格單單結合其對動物權之研究,區分人與生物本質的差異,創造一種所謂道德的殺戮,以安樂死之名穿鑿附會。然而,這並非是安樂死,而是殺戮。所謂安樂死euthanasia(希臘語:Ευθανασα;eu意為「好」,thanatos衍生自死神塔那托斯),簡單的說,就是友善的死亡。再者,單單用「自治能力」及「自我意識」來斷定人的意義與存在,完全否認人類學中對於人的概念與演變。試問,當一個人因身障或意外造成重度昏迷,或變成所謂的植物人時,難到他(她)就不是人嗎?就不具備人的條件嗎?這種重度障礙嬰幼兒的安樂死,極為不道德並非出自於意願,事實上跟殺人並沒有兩樣。
這樣的論點不禁讓人回想起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屠殺約十三萬名德國身心障礙者的所造成的陰影。當時希特勒倡導所謂種族優生學,即是藉助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論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透過國家的力量,由通報系統將許多重度身心障礙者騙至各地的療養院,雖然名為健康檢察,然而這批約十三萬名的身心障礙者就被透過二氧化碳毒氣及致命藥物針劑施打的方式「處決」,並且在療養院進行火化或掩埋。身障者本身及家屬完全被蒙在鼓裡,家屬所收到的就是一張死亡證明書,死因不外乎是肺炎或腦膜炎等疾病。然而,他們被屠殺卻是不爭的事實,並且成為德國特殊教育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面。
安樂死是一個嚴肅的議題,就如凡事都有一體兩面,猶如潘朵拉之盒一樣,一旦開啟,相對地也會跑出許多妖魔鬼怪,再也無法恢復。目前有幾個國家有將安樂死合法化,如荷蘭等。以荷蘭為例,要能夠進行安樂死,必須由法院來判決,必須要有無法治癒,且對其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的情況下,法院批准並且在法院及醫生的見證下,由當事者自己進行。
安樂死的器具,簡單地說就是由一套兩段式的點滴來進行,法官及醫生站在玻璃窗外的空間見證,當事者必須具備意識及部分的動作能力,當當事者按下點滴的開關,開始注入麻醉劑,約五至十分鐘過後失去意識,這套安樂死器具會自動開啟第二階段的致命毒劑注射,最終生命消逝。儘管許多國家對於安樂死有許多正反的激辯,其存廢或執行方式都有待商榷,無論如何,審核都須非常謹慎小心,終究人的自由意願與尊嚴是不容踐踏的。
當焦點再度回到彼得•辛格身上,雖然對於其論調十分不能苟同,然猶記得當他被罵的狗血淋頭,黯然離開德國大學講堂一霎那所講的話,他說著:「你們這些所謂衛道人士真是虛偽,可以接受身障者出生前的墮胎;卻無法接受出生後用安樂死的方式結束重度身障嬰幼兒的生命,同樣是殺戮,有何不同!」沒錯,這兩種的確都是以非意願的方式來進行殺戮,沒有不同!或許,在亞洲如日本、台灣這些高墮胎率的國家,是應該要好好省思這個嚴肅的生命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