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追尋著春天腳步重回自然的韻律
文/黃靖騰
圖/阿任哥攝影
五月二日一早,我搭車來到台中高鐵站,與來自高雄和台北的兩位夥伴會合後,一起坐上熱心志工蕙蓉的接駁車,駛向位於彰化員林的天養農場。
下了一夜的雨,本來以為天氣不會太美麗,出門前還順手塞了套雨衣進包包,但是接近彰化,迎來的是五月明媚的陽光。「看來,今天不用在雨中奮戰了!」
這天一起參與活動的夥伴大約三十位,由聖賀德佳全人發展協會和天養農場共同辦理,許大千(園藝治療師)負責規劃,參與者多是聖賀德佳協會的志工及其親友。
聖賀德佳協會致力於透過綠色生命力,促進人們身心的平衡發展。參加過兩次協會的自然體驗活動,我發現「靈性成長、生態保護、自然療癒」都是他們的核心價值,但對於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還不太了解。正好,同車的韋修女是活動講師之一,將會分享天主教對於生態保護的看法,我便向她提出心中的疑惑。
「自然療癒是包含在靈性成長內,生態保護是使命行動,是靈性成長的果實。」韋修女說。
說得很有道理,原來這三者之間可以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一整天活動下來,我有更深入的體會——當我們投入愛護生態的行動,是不是能讓心靈也變得更健康富足;當這片土地和天空因此更美麗、充滿生機時,又能回饋給我們更多療癒身心的能量吧?
車子駛入天養農場外,這邊環境清幽,附近分布著幾個小村落,感覺蠻適合隱居的,生活在此地的人們應該比較純樸自在、與世無爭。
志工Apple帶著我來到茶樹下,這些茶樹外皮摸起來有點像保麗龍質感,樹身稍微往上分出三條旁枝。據說這方天地種植兩百多株的澳洲茶樹,都已成蔭,而且能改善土質、涵養水分、淨化空氣,是天養農場一大特色,給人一種純淨祥和的感覺。樹底下,幾位夥伴們此時正忙著佈置午餐。因為算是比較早到的,我便先坐在一旁,上網了解關於天養農場的資料。
農場主人蔡先生,十年前把澳洲茶樹引入,曾經嘗試在許多地方試種,但只有這片土地適合澳洲茶樹生長,他採用「自然農法」(無農藥、無化肥的種植),相信農業與環境可以和諧共處,運用自然生態平衡對抗植物天敵方式,讓茶樹及其他作物發揮內在能量成長。
午餐的進行非常特別,安排在「茶樹下的餐桌」,長形方桌上已經擺滿了十餘道菜色。參與者兩人一組,一起準備一樣菜帶來分享,稱之為「兩人一菜」。多數菜餚是素食,使用天然的原型食材,也沒有多做加工。
張博帶來了咖啡和接骨木糖漿養的紅茶菌康普茶,生活家小五帶來了一道特色點心——軟Q且帶有草本香氣的艾草雞屎藤粿。園療師和無界農法群的成員也貢獻多樣美食,包括艾草烤年糕、蜜金桔、越式生菜水果沙拉捲、鹹檸檬香草飲以及肉桂優格粟子蜂蜜抹醬搭配丁可小麥堅果麵包等……一眼望去,真是美不勝收。
還沒說完呢。農場主人蔡先生也非常有誠意,使用自種的蔬菜製作風味獨特的南薑醬蔬果沙拉,以及搭配自種米飯的素食咖哩,還熬製了一道五色蔬果湯。此外,工作人員沛承準備了用巴基斯坦鹽調製的可可果飲品,為午餐增添了異國情調。
幾位志工熱心地協助我盛餐,我喝了五色蔬菜湯,味道獨特。湯汁有番茄和蘿蔔乾的酸甜味,湯中還加入農場種植的金盞花,帶著一絲嗆辣感;還有 南薑醬蔬果沙拉,裡面放了苦苦的芝麻葉,有人笑著說:「良藥苦口啊。」其他別具特色的料理,也都是市面上很難品嚐到的滋味。
志工們不少都是烹飪高手,火候掌控、食材搭配恰到好處。有的菜感覺沒煮得很熟,卻因此而帶有一種剛出土似的清新氣息,讓人感受到純粹食材的原味,一餐下來,清爽無負擔。或許,這一餐就很適合開一門烹飪原型食物的課程,讓志工們輪流當講師傳授野味廚藝,一定很讚。
在外野餐,更有一種貼近自然、體驗原始生活的氛圍。而且透過分享美味,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突然想到,如果這不是一場活動,而是尋常不過的日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互相分享自己生產的物資,這應該是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吧!
通過與自然共生,人們能夠從土地中獲得所需的食物,同時保持身心健康。這種生活方式能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更深入地體驗生活的本質 ,還能增進社區和家庭之間的聯繫。鄰里之間可以互相交換食物或幫助彼此,增強社區的凝聚力。或許我也期待,有一天,和一群想法、理念相近的人們組成同一個社區,互助互愛、互通有無。
午餐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喝著產自雲南昆明的牛車咖啡和普洱茶,風聲輕快地在林間穿梭,讓人覺得悠閒愜意。隨後,開始聆聽一場關於生態保護的講座,講師是天主教的韋薇修女。她提到,生態保護不僅是為了環境,也是為了我們自身的身心靈健康與未來 。因為我們是宇宙大家族的親屬,我們與大自然、萬物始終息息相關,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環境的變化。她分享應該如何通過日常的行動來保護環境,例如減少碳足跡、減少塑料使用、重複使用再生資源、節約用水、保護土地、參與植樹活動等。
韋修女談到了天主教從生態看「天人合一」。她引用宇宙的創造和大爆炸的科學觀點,認為這種屬於「創造」的能量在我們人類和萬物中一直存在著,且持續發展,人類不同程度上和動植物分享了相當比例的基因,因此,我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彼此的存在是相互關聯的。我們不僅要與其他人類建立良好的關係,也要與自然界的萬物友善地互動。韋修女也表示,沒有任何單一的受造物能夠完全表達創造者的偉大與愛,只有通過所有受造物的共同存在,才能體現並理解宇宙的宏偉、與神相遇。她提到創造主(神)的愛在宇宙的心,治癒我們,使我們更加完整。
韋修女的講座激勵大家去愛護環境,強調我們應該與大自然建立更深的連結,並尊重和保護所有的受造物。或許,自認為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存在一種使命,那就是讓萬物共生共榮、永續發展,給我們(他們)更舒服的生存空間。
我也重新思考「萬物共同體」的意義,乃是因為我們活在同一個宇宙空間,共享著這片天地才有關聯,可以說處在同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生態永續的理念既是繼承造物主的愛,也是讓包含人類的萬物不至於陷入生存的危機和窘境。
茶樹林下的另一美事,是梵唱靜心的時刻。在梵唱大師帶領下,開始唱著歌詞簡單、旋律重複的幾句:「Babanam Kevalam(親愛的神是我的唯一,引伸為一切都是愛) Babanam Kevalam,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主帶者建議,當我們內在受傷小孩浮現時可以自行唱頌。因為當愛上一個人時,會重覆想著他,想到時就充滿喜悅,當你重覆唱頌美好的聲音,身心靈會浸泡在美好的振頻裡,讓自己感到愉悅。
大家手握茶樹葉片,輕聲梵出六個音節,古老悠揚的旋律在林間迴盪著,同時呼吸茶樹的味道,感受心靈與大自然共鳴。悠遠的歌聲傳達我們對天地、對彼此的感謝、讚嘆及道歉,將大家帶入一片靜謐的氛圍,心中似有所悟,彷彿對世界的一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後的高潮是導覽活動,蔡先生親自帶領大家參觀天養農場。為了能更「接地氣」,大家選擇赤腳踏在鬆軟的土壤上,農場很乾淨清爽,沒有尖銳物倒是不用擔心刺傷,就是可能讓螞蟻爬上來,不過這樣的體驗也很難得。
蔡先生介紹說,天養農場是透過引進「自然農法」來維持生態平衡,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讓土地更加純淨。他談到農場中種植的各種作物不少是國外引入的,大家邊走邊看,園內以生態平衡方式種植了澳洲茶樹、大花田菁、紅藜、胡椒、可可樹、酪梨、金蓮花、番茄、檸檬等等,無不展現出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生機。
大家隨著蔡先生的解說,漫步於農場中,有些植物還可以摘下來品嚐,感受自然界的豐富味道。
由於我本身是視聽障,平衡感也比較差,加上地勢高低不平,導覽活動由立筠老師(園藝治療師)和志工小康在旁一左一右地扶著引導,一邊積極讓我透過觸覺、味覺來感受這些植物,擴展不少全新的見聞。在這個團體裡,志工們都非常友善,且會主動關注我的狀況和需求。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沒辦法跟團體中的大家一樣,只有我一位障礙者也顯得突出,無法避免需要一些特別關照(例如引導、協助盛餐、用語音辨識溝通等),但也因此更容易發現每個人所散發的溫度。
我蠻喜歡這樣的方式來倡導生態保護,只要讓大家走進大自然發現更多美麗,就會想為這片土地做些事情。這次的天養農場之行,讓我接觸美麗的大自然,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動,不用刻意社交,自然而然就能聊起來。透過夥伴的共同分享和農場的導覽,我對生態保護和靈性成長之間的關係有了更深的理解。當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內心也會感受到滿足和平靜。這個活動中,與夥伴們之間的相處,更讓我發現真正的幸福來自於互助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