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盲人也可以看見!長庚完成首例「人工電子眼」
文/取自網路新聞
圖/取自長庚醫院
41歲的高姓男子,5年前視力漸退,常因為看不清楚地上雜物被絆倒,2年前視力快速惡化,晚上根本不敢出門,就診確定為夜盲症,嚴重恐惡化成全盲,長庚運用最新的電子眼技術,將視網膜上放上刺激視網膜神經,運用電極方式刺激傳導,讓高姓男子能重拾視力,但一次要價新台幣800多萬,未來將造福全台近1萬2000多名的夜盲症患者。
人工電子眼技術已經在美國、歐洲等地完成案例,但台灣卻遲遲沒有成功,人工電子眼外觀就像一副眼鏡,鏡架旁掛著電池裝備,電力刺激放置在視網膜上的晶片,患者即可在外掛的眼鏡上看見「黑白」的影像,且看的影像會出現大幅度的翻轉,如圓形的成像變成三角形,須受過2個月以上的訓練才能自理生活。
人工電子眼外觀就像一副眼鏡,鏡架旁掛著電池裝備,電力刺激放置在黃斑部上的晶片,患者即可在外掛的眼鏡上看見「黑白」的影像。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說,該款人工電子眼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運用在人體的產品「Augus II」,國外已經完成200多例,現在僅核准「夜盲症」作為適應症,美國也積極在研議是否適應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若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核准,將造福更多的人。
黃奕修說,國外現在也已經完成第一例全盲患者,人工電子眼移植的病例,就算原先已經喪失了眼球,也能進行手術,直接將成像區設置在大腦中,但現在台灣尚未核准該適應症,不過未來仍指日可待。
移植人工電子眼後的視力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據統計,術後96%患者可見特別形狀之物體,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型等;約60%患者可見約10公尺距離之物體,並可朝目標物行走及執行日常動作,如精準走向10公尺遠的門並開門,雖然無法達到正常人的視力,但是可以自理生活。
黃奕修說,夜盲症是一種基因變異的疾病,晚上感光細胞不明原因壞死,連帶影響早上的感光細胞,最後全盲,有些人進程快、有些人慢,像是該名41歲高姓男子,2年內就幾乎全盲,該疾病不會遺傳也難以預防,唯一能解決僅有人工電子眼。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美國已經完成130多例的案例,視力最多可以恢復到0.1,國外每次要價需要30萬美金(約新台幣910多萬),台灣若是能完成第一例將會是眼科技術上的大突破。
黃奕修說,長庚執行第一例人工電子眼,光是手術就要新台幣500萬,不包含外掛的眼鏡、電池等設備,若是全套加上去大約也要新台幣800多萬,不過該例有弘廬基金會之慈善捐助支持,未來是否繼續挹注將後續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