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視障者攀登吉力馬札羅山(Mt. Kilimanjaro)的奇幻旅程
文、圖/豆爸
寫在前面:
非常感佩這次運動平權活動的發起人,也就是健行登山會的理事長黃一元先生,曾經多次擔任海外高山攀登的領隊及策畫者,成就了台灣兩位視障者(張雅惠、李協興)首次成功攀登世界七頂峰(Seven Summits,註)之一的吉力馬札羅山(Mt. Kilimanjaro),以七十八歲的高齡,陪著我們抵達標高4,720公尺的Kibo base準備登頂,出發前因身體不適放棄登頂,但為了讓我們安心完成最後一哩路,在陪我們啟程後沒多久,就默默地在響導的陪同下退至Kibo base等待我們的好消息。
兩位視障朋友也以過人的意志力,在低氧、低壓、低溫以及強風等惡劣的環境下,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挑戰,也都是在為運動平權發聲,他們不負眾望於2025年2月5日上午6點30分成功登頂。
11人的登山隊登頂合照雖然獨缺理事長黃一元,但他已立下「成功不必在我」的最佳典範。在此向他致上敬意。
緣起:
時間回到2024年的5月,在接到這個任務時,我開始是拒絕的,對我這個只爬過玉山的登山小白來說,自己都沒把握能完成,更何況要陪同視障朋友一起完成,但實在抝不過我家女俠,也不放心讓她自己前往,只能從消極的抵抗轉而積極的面對。
首先,經由再立老師的推薦找了高山旅遊的專家高偉峰醫師來對自己身體的狀況及高山上可能遇到的狀況進行評估,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同意接下任務,並開始除了固定的跑步騎車運動之外,每周增加一次重量訓練,以及接受高偉峰醫師所贊助的低氧訓練,並以再次登玉山及完成台北馬半馬做為驗收目標。
其實一直到出發前,心中仍然忐忑不安,畢竟,接近六千公尺的高度、零下十幾度的低溫以及連續六天的登山體能,每一項都是不能輕忽的挑戰。
出發:
吉力馬札羅山位於東非的坦尚尼亞,我們從桃園機場先飛香港轉機,橫跨印度轉飛到卡達的杜哈機場,再轉飛到吉力馬札羅國際機場,每段航程的時間是兩小時、9小時和6小時,連同轉機等待,總共花了26個小時。
DAY 0裝備檢查日
坦尚尼亞對於攀登吉力馬札羅山有相當嚴謹的規定,每兩位登山者必須要配一位高山嚮導,每位揹工只能背負15公斤的物資,因此,服務我們的團隊總共有26個人,包含高山嚮導6位、背負6天食物和我們裝備的揹工以及2位廚師。在登山前,嚮導會來檢查所有的裝備,重點在於從頭到腳的保暖,以確保睡覺時的保暖以及登頂日能夠抵禦零下的低溫。
DAY 1。起登日。
Marangu登山口(1879M)到Mandara山屋(2720M)。8公里。
原本以為8公里的距離應該問題不大,但由於路況過於泥濘濕滑,大幅地降低了我們前進的速度,抵達山屋時天都快黑了,幸運的是,在我們用完晚餐回到山屋後才開始降下大雨。山上的食物實在不太可口,但為了維持隔天的體力,還是把大多的食物都吞下,同時也擔心睡不好覺,服用了人生中的第一顆安眠藥。
DAY 2。Mandara山屋(2720M)到HOROMBO山屋(3720M)。11公里。
下過雨後的天空,讓人心曠神怡,但好景不常,走到半路開始降下了大雨,這也是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歷,這場雨,使得視障朋友必須將外套的帽子罩上,增添了陪登員語音引導的障礙,而我也因為眼鏡淋雨模糊,必須不斷擦拭眼鏡才能看得清楚前方的路給予指引,又冷又濕又滑,讓原本還在說著垃圾話的大家都沉默了下來。
更慘的是,我第一次使用的防水揹包竟然因為裂縫滲了水,雖然裡面的衣物和用品都有另外用塑膠袋防護,但行進間脫下的中層保暖衣成了漏網之魚,但還好發現得早,也在再立老師的指導下,睡覺時,將濕的衣物蓋在腳上再蓋上睡袋,利用體溫將衣服的溼氣逼出,並因為睡袋是透氣的,可以將濕氣排出,第二天起床,果然乾得差不多了。
由於連續兩天的不順利,加上吃了預防高山症的單木斯有利尿的副作用,這天晚上,即使吃了安眠藥仍然難以入眠,雖然試圖說服自己這趟旅程本來就是個挑戰,怎麼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順遂,但容易緊張的我,仍默默地在心中許下了祈福的願望。
DAY 3。高度適應日。
這天的行程是到附近標高4,000公尺的斑馬岩做高度適應,並儲備攻頂的體力,和煦的陽光,舒適的氣溫,一掃前兩日的陰霾,並在下午依照計畫完成了運動血氧測試,希望能提供科學數據給協助我們的邱毓惠醫師。
每天的晚上,嚮導David都會在晚餐時向我們簡短說明隔天的行程,由於距離登頂越來越近,我們也詢問了登頂當天的狀況,但David的回答是,你只要專心於明天的事,後天的事,Hakuna Matata(不用擔心)。
DAY 4 HOROMBO山屋(3720M)到KIBO山屋(4720M)。9公里。
攀登吉利馬札羅山,隨著高度的提升,會貫穿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到極地五大生態系,這天地形地貌從原來的熱帶雨林轉變成為荒蕪的山地,路上幾乎沒有植物,只有大小不一的石頭和碎石砂,但路上的展望極好,順著前進的方向,左邊是吉力馬札羅山,右邊是他的孿生火山兄弟馬文濟山(Mawenzi),這一路有倒吃甘蔗的感覺,風景和心情都好極了,也留下不少照片。
DAY 5 攻頂日
KIBO山屋(4720M) 到UHURU PEAK(5895M)。6公里。
登頂後折返至HOROMBO山屋(3720M)。今日全程21公里。
這天的開始,要從前晚的十點起床計算,由於生理時鐘加上登頂在即,其實是很難入睡的,登頂的路線一開始是「之」字形,危險的滾落側會隨著轉彎而換邊,但由於在半夜,頭燈所能照明的範圍有限,裸露感並不會造成視覺上太大的恐懼,但隨著高度越來越高,路邊和路面漸漸開始出現積雪,我每一步都用力的將登山杖插入雪中,那聲音大到張雅惠問我是不是有人在鏟雪,我回答道:那是我登山杖的聲音,這邊太滑,我必須確保我們兩個如果滑倒時,能有足夠的阻力能夠防止我們滾下去。
沒多久,我們進入了較陡的岩壁,許多路段需要手腳並用,這時我已經自顧不暇了,也還好有專業的嚮導協助,讓全盲者張雅惠能順利通過這危險路段,到達標高5,685公尺的Gillman's Point,從這兒開始已經到達火山口的邊緣,接下來的路,就是沿著火山口走兩公里的緩坡到最高點UHURU PEAK。
但此時狀況又來了,我的肚子開始翻攪,心裡一直盤算要如何處理這樣的窘境,但我實在不願意在零下十幾度的地方脫下褲子,只能夾緊了屁股慢慢地向前。同時間,由於已經到了火山口,周邊已經沒有什麼遮蔽物,冷風吹的耳朵很痛,只能用一隻手蓋住耳朵,側著頭迎向風面,而吸入的冷空氣也讓口鼻很不舒服,原本試圖用脖圍遮擋,但又馬上造成眼鏡起霧看不到路,這兩公里的路程雖然向上爬升不多,但由於空氣稀薄加上前晚沒睡,走起來格外吃力。
原本希望太陽出來後會溫暖些,但由於水氣很重,太陽發揮不了作用,登頂的那一刻,大家雖然都感動得流淚互相擁抱,但也由於風太大又太冷,僅待了約15分鐘就被催促趕緊移動以免失溫。
依據手錶的紀錄,這天從起登到休息,總共花了十七個多小時,是整個過程中最辛苦的一天。
DAY 6
HOROMBO山屋(3720M)到Marangu登山口(1879M)。19公里
肚子的不適仍然沒有改善,再加上前一天吸入太多的冷空氣,喉嚨一直很痛,水喝多了又怕肚子作怪,還好有其他夥伴及時接替擔任陪登員,順利的將視障朋友帶下山,平安完成這次的任務。
後記:這是一趟學習之旅
最重要的不是登頂,而是讓兩位視障朋友平安歸來。這不是趟冒險之旅,能成功登頂是經過專業評估與自我要求訓練的成果。
張雅惠在我們的群組中曾經分享:第1位登上聖母峰的美國視障者,艾力克•偉漢梅爾(Erik Weihenmayer)在其自傳「用心走在世界頂峰」寫道:「身體雖然受到限制,但是夢想應該自由自在。」
謝謝張雅惠和李協興的勇敢,讓我們有機會能夠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唯有他們的身旁,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跨出去的勇氣!
謝謝再立老師的邀約、指導和協助
謝謝團隊成員們的相互扶持與照顧
運動平權吉力馬札羅海外攀登隊
醫療顧問
高峰診所 高偉峰醫師
馬偕醫院 邱毓惠醫師
贊助者
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歐都納戶外體育基金會程鯤董事長
安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三聯科技教育基金會林廷芳董事長
郭瑞和先生
許漢隆先生
註:世界七頂峰(Seven Summits)
亞洲:尼泊爾 聖母峰 8848公尺
南美洲:阿根廷 阿空加瓜峰 6961公尺
北美洲:美國 阿拉斯加第拿里峰 6194公尺
非洲:坦尚尼亞 吉力馬札羅 5895公尺
歐洲:俄羅斯 厄爾布魯斯峰 5642公尺
南極洲:文森峰 4897公尺
大洋洲:新幾內亞島 卡茲登茲峰 4884公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