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親情與距離
文/游高晏
親情是家的屋樑骨骼,打開門窗要不要給人看到,都是屋裡人的意思。住在裡面才知道,屋舍儼然的外表下,有沒有樑蝕骨搖。
親情從來處滋生,即使勉強也掩飾不了的樣態,過了千山萬水,仍想向最初的自己問聲好,抖落一身塵土,步向來處的他們。
十幾年後,你面色黯沉蠟黃,眼瞼下細紋層疊,一塊塊不均勻的色斑取代了臉頰上的紅暈,唯一值得稱羨的纖細身材,也有些腰彎背沉。不過出門前,你還是自己補染了額前鬢角灰白的頭髮,無論真假,只需撐個十來天罷了。
中學或大學的同學就不必聯絡了,去年到深圳,老同事不是也說走不開,沒時間一起吃頓飯。禮物也不用了,親戚們哪家過得不好,長輩們都有穩定豐厚的退休工資,年輕一代不是醫生就是銀行行長或資訊業高階主管;何況平凡的島民生活拘限了想像,你不知自己與外界的距離,送錯了貽笑大方,送貴了自己肉痛。
你只是記得,當年帶著年幼的我回娘家,被一桌長輩「關心」:我得了什麼病,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父親的遺傳?你只記得滿桌的菜餚怎麼如此油膩,讓你胃腸翻騰、食不下嚥;餐廳的光線昏昧不明,看不清叔伯姑嬸各個逼近的五官,擠作什麼表情;只記得我慌張逃遁的背影,拉也拉不回來。
趁著我那些搬得上檯面的成績與收穫,仍在有效期內;趁著寒假伊始、春節未至,交通仍然通暢便宜;趁著我剛屆新的求學階段,不及催問工作前途甚至婚娶;趁著我們都還好好的,可以回去看看親人們,看看過去的你。
叔伯姑嬸們也老了,但都還健朗。八十歲的大伯親自到高鐵站接我們,且先幫忙買好我們的地鐵票,一坐上地鐵就與我們自拍發家人群,到他家社區門前也不忘叫保安來幫忙留影。九十歲的姑父還會開玩笑,故意裝失智不認人,僱了位全職看護陪他過週間的日子,只等女兒女婿週末來團圓。十七歲的堂弟已經錄取了澳洲和美國的兩間大學,正等候其他通知書以便抉擇,心情輕鬆地帶著陌生的我去買糖葫蘆,關心我有沒有朋友,未來打算做什麼工作,阿姨怕我們尷尬趕緊轉移話題。
新年的夜晚,在阿姨為我們安排的五星級飯店渡過。飯店樓下即是江岸,人群湧動,煙火繽紛。咻——嘣——咻——嘣——,不斷在江面夜空交相炸裂,散落漫天華彩;對岸的高樓以身為舞,幻化出一幅幅光影美景,是手機與眼球都不足以掌控的絢爛。喧騰熱鬧至半夜,我們在三十八樓的窗後,靜靜迎接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