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Facebook 推至Plurk 推至twitter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翻轉思維
文/張閎霖
如大家所知道的,每年的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也是聯合國所宣布的紀念行動日,目的就是為了喚醒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問題的意識,並且促進身障者的尊嚴、權利和福祉。許多身心障礙協會、機構,甚至是政治人物總是把確保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融合或平等掛在嘴巴,或者當作一時的活動口號看待。
儘管有「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UNCRPD)」,不過,在身心障者的世界,似乎沒有取得更多的進展。許多相關議題,諸如無障礙環境、健康、教育、就業、復健、參與政治生活、平等權利及非歧視等,仍被當作邊緣問題,或者似乎沒有在選舉期間聽到哪一位候選人去提出身心障礙權利問題。
事實上,融合並非只是法律上的平等而已。雖然,政府批准了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也透過許多教育活動及宣傳身心障礙者全面參與社會和自覺,進一步排除障礙。到目前為止,學校中的融合並未廣泛及完全的執行,政治人物、家長和教師心中無形的障礙,阻礙了身障兒童與其他兒童一起學習的機會。不幸的是,這種無形的障礙,也阻止身心障礙學生的自我理解。在校園裡仍聽得到同儕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嘲諷,甚至在專業的教師的口中,也會提到「你的小孩不適合在學校裡面學習」等等,而非思考如何提供適性教育;如果沒有辦法真正從心中去理解身心障礙者屬於我們社會的一部份,並與大家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利,那麼一個真正「多元與包容性社會」以及「融合」就無法實現。
心中無形障礙的影響非常重要的是,對身心障礙者的思考開始發生變化,甚至去預設立場與成見。如果不重新翻轉思考,就不可能建立一個無障礙的世界。因為,在腦中無形的障礙已經開始普遍運轉,我們經常聽到或讀到的「輪椅」、「重度身心障礙」或「痛苦」等等,讓人不得不在心目中聚焦於這些負面的形象而成為一個刻板印象。就如同無障礙設施一定是給身心障礙者使用的想法一般,而非從無障礙及友善的角度去思考,就如同法律雖然能保障形式上的平等,如同「大家能做的,我不行,這就是歧視,就是不平等」,但是卻無法確保形而上的障礙,忽略了融合並非只有大家有權利齊頭並行就是融合,而是各自保有自己的特色融入及被融入,才是多元。
在生活周遭環境中,系統性地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儘管這只是第一步,然而在友善的原則下,作為一個輪椅使用者或身障者更能夠去規劃她(或他)的生活,例如買東西或與友人共同去看電影、聽音樂會、逛逛餐廳、理髮、看醫生,甚至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計劃度假,這不是擁抱美好嗎?有許多身心障礙者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家,因為他們沒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沒有得到支持與照顧,或者完善的醫療,年老的身障者安置在養老院;有嚴重身心障礙的兒童,他們的父母掙扎到疲憊,他們想讓孩子獨立生活,而不是隔絕的身心障礙教養機構。
只要社會、政治和公共行政部門認真執行並繼續秉持「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信念,儘管距離「多元與融合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就是翻轉思維的開始!
|